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放軍建設進入嶄新時期 面臨大機遇大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5 13:34:00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南昌起義誕生以後,在22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中國革命的勝利,主要是依靠我們党所領導的完全新型的與人民血肉相連的人民軍隊,通過長期人民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沒有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為國防的鞏固、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幸福安寧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我們党領導的事業不斷發展,我軍已經從革命戰爭時期在党領導下為奪取全國政權而進行武裝鬥爭的重要力量,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80年來,我軍在党的領導下,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創造了不朽業績,寫下了光輝篇章,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建設和改革發展進入一個嶄新時期。在党的絕對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我軍已擁有一個值得自豪的過去,必將創造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南昌起義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80年的光輝歷程。人民解放軍的80年,是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全心全意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利益英勇奮鬥的80年,是戰勝千難萬險、不斷發展壯大的80年,是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維護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犧牲、建立豐功偉績的80年。“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這是毛澤東主席根據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用鮮血換來的經驗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建設一支聽党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革命軍隊,是革命的依託、民族的希望。”這是胡錦濤主席在回顧總結中國革命的奮鬥歷程後作出的精闢論斷。 

  一 

  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的任務決定我軍的使命和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軍執行的政治任務是通過武裝鬥爭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就是對這一時期我軍歷史使命的形象概括。 

  “開天闢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鬥爭,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革命實際和特點出發作出的正確抉擇。“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

  1927年8月1日,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隨後,根據“八七”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党又相繼領導和發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數百次武裝起義,創建了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開始了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革命軍隊的偉大實踐。在中國這個特殊環境裏,如何將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改造和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軍隊,使之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偉大歷史使命,這是黨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著力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黨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軍原則,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和制度,規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開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實行民主制度、執行自覺的鐵的紀律等內容。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人民軍隊,在党的培育和戰火考驗中逐步成長起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軍初創時,力量十分弱小,而面對的敵人卻十分強大;加之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農民占整個人口的絕大多數,反革命武裝集中控制大中城市,因此,党領導的武裝鬥爭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道路,其歷程之艱辛、犧牲之巨大,在中外戰爭史上是罕見的。“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紅軍堅決貫徹執行以“十六字訣”、誘敵深入為代表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剿”、“會剿”和大規模“圍剿”。紅軍每打一仗就強大一分,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有力地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基礎。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由於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党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從此有了英明的統帥與舵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紅軍指戰員以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取得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捩點。長征以其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和無與倫比的輝煌業績向世人昭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爭民族獨立,求人類解放”。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高舉團結抗戰的旗幟,領導中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最壯烈的民族解放戰爭。英勇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各地人民抗日武裝,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開闢廣闊的敵後戰場,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麻雀戰、水上遊擊戰等戰法。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人民戰爭的烽火,形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党領導的敵後抗日軍民抗擊了侵華日軍的大部和幾乎全部偽軍,消滅日偽軍170余萬人,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贏得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兩軍進行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大決戰。人民解放軍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貫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靈活運用“十大軍事原則”,上演了以遼沈、淮海、平津戰役為代表的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以劣勢兵力和裝備打敗了美械裝備武裝起來的800萬國民黨軍隊,解放了除臺灣等若干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徹底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剷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結束了中華民族百餘年來被侵略被侮辱的歷史。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屹立於世界東方。 

  在22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正如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所指出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主要是依靠我們党所領導的完全新型的與人民血肉相連的人民軍隊,通過長期人民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沒有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