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蕭萬長倡議兩岸共同市場那麼多年,大概從沒預期這概念會在最近受到這般矚目,因為不論是陳水扁還是謝長廷,三不五時就緊抓著它罵!特別是陳水扁,連“請鬼拿藥單”這麼難聽的話都說出口了,而謝長廷則是人都到了美國,還不忘一再向老美提起兩岸共同市場,說它會“損害美國利益”!
如果翻翻二○○三年五月下旬的台灣報紙,那時節陳水扁正在積極拉攏蕭萬長出任“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他曾說過些什麼有人還記得嗎?他說蕭萬長是振興台灣經濟的“定心丸”哪!如今只是因為蕭萬長要擔任馬英九的競選副手,就馬上翻臉改口,而且用詞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簡直將蕭萬長糟蹋到無以復加,真的讓人很想問一句:有需要這樣嗎?
社論說,綠營打蕭的重點是他主張“兩岸共同市場”,而陳水扁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硬將“兩岸共同市場”拗成“一中市場”,而且還一再強調他不再找蕭萬長當顧問,就是因為他主張“兩岸共同市場”所致,說起來,這還真是人要翻臉何患無辭!
要知道,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是早在二○○一年三月就創辦了,那一年的五月蕭本人還親自率團參訪北京、上海與深圳等地。換言之,蕭萬長在那時節早就在公開倡言“兩岸共同市場”了。而陳水扁為拚經濟找蕭長出任經發會副主委的時候,則是在二○○一年的七月,接下來在二○○二年扁又找蕭出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董事長,更在二○○三年的五月力邀他擔任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的召集人,在這段期間,扁更是三番兩次明示找蕭代表他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非正式領袖會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蕭已經公開主張“兩岸共同市場”後才發生的作為,如果“兩岸共同市場”就是該打該批的“一中市場”,那麼陳水扁當初這般倚重蕭萬長,不正是在一路呼應“一中市場”嗎?
不如這麼說吧!蕭萬長不論是擔任經發會的副主委、中經院的董事長還是“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的召集人,對“兩岸共同市場”的主張從來就沒變過,綠營內部也從未聞有人質疑過這個倡議;但就在蕭萬長同意出任馬英九的副手之後,他本來一切對的,都頃刻間變成不對了!有人曾以為蕭過去與綠營交好,目前財經“內閣”又多與蕭有淵源,綠營對蕭應該會“打不下手吧”!誰想到綠營馬上就開始“眾人喊打”,“兩岸共同市場”立即與“一中市場”劃上等號,“振興經濟的定心丸”更是旦夕之間淪為“請鬼拿藥單”!面對一位數度跳脫黨派立場,為民進黨擺脫經濟難關獻策的財經前輩,民進黨翻起臉來一丁點餘地都不留,雖說政治鬥爭上是有所謂“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說法,但目睹民進黨過去如何地肯定蕭萬長,現在又是這般地糟蹋蕭萬長,任誰都會感嘆:拚政治一定要拚成這樣嗎?
蕭萬長對“兩岸共同市場”的倡議,繼陳水扁將之與“一中市場”劃上等號後,謝長廷也跟進批判,宣稱推動兩岸共同市場會使“台灣公園盲流充斥,農村統統破產”!真的會這樣嗎?一個為台灣經濟打拚數十年的財經老兵,會竭盡所有的經驗與智慧,就是要讓台灣的農村破產,甚至淪為“一中市場”嗎?蕭萬長有可能如此的“居心不良”?甚至“其心可誅”嗎?
社論指出,在蕭萬長看來,思考台灣經濟議題時,必須把格局拉高到更大的區域,將兩岸關係放在全球脈絡下來思考。畢竟當下全球化的浪潮,已經讓大陸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而大陸的崛起也反過來加速全球化的推進。因而台灣經濟要尋找出路,怎能忽視大陸因素?特別是在東亞經濟整合的時間表已經排定,所有國家都在急切卡位的此刻,台灣若置身事外,豈不自陷邊緣化的處境?因而蕭萬長才會認為要替台灣設定發展策略時,應將大陸視為台灣在全球競爭中的重要腹地,並認清台灣真正競爭對手是亞洲三小龍(新加坡、韓國、香港),才可能成功轉型。因而他也才會一再呼籲當局,應“以經濟為主軸發展兩岸關係,積極思考兩岸立即直航的可能性”,進而吸引外商赴台設立營運總部、運籌中心,並提振島內民間投資。在這些規劃中,蕭萬長的思考主軸都是“台灣優先”,既未主張過要大量引進大陸勞工,也從未主張要將台灣市場併入大陸市場。
這種積極為台灣經濟尋找活路的主張,我們真的不明白,是怎麼樣的推理,能得出它能讓台灣的“公園盲流充斥,農村統統破產”?讓“美國的利益受損”,甚至與“一中市場”劃上等號的結論?蕭萬長的主張當然不是無懈可擊,但提出一個比“兩岸共同市場”更高明的倡議,總比對蕭萬長惡毐的進行曲解、糟蹋要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