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蔣經國死難瞑目,李登輝何顏見其於地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3 08:41:08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蔣經國為解嚴建構了三大支柱:一、開放黨禁、報禁,使台灣進入民主政治的憲政改造;二、預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開放榮民赴大陸探親,使兩岸開始試探和平交流;三、以李登輝為“副總統”,為國民黨內領導階層的族群換軌與整個台灣族群問題的解決創造條件。

  或許可以想像,蔣經國在1987年宣布解嚴後,若未死於1988年而活過1990年並再連任“總統”,他仍將以李登輝為“副總統”。因為,唯有如此始能使李登輝不經選舉而接任“總統”。如今回顧,蔣經國在1985年李登輝就任“副總統”第二年即宣告“蔣氏家族不能也不會繼任中華民國總統”,與後來蔣緯國於1990年一度企圖在“國民大會”與李登輝競選“總統”相對照,即可見蔣經國早有防患未然之深慮。他知道,只有以“身死交棒”的方法,才能使李登輝在憲政體制中順利卡位。

  社論說,蔣經國逝世,李登輝以“副總統”繼任“總統”,雖在國民黨高層略有風波,但其在民間的支持相當厚實。以李登輝此一支柱,來操作“開放黨禁報禁”及“開放探親”兩大支柱,有放大的效益;而“憲政改造”及“兩岸和解”兩大支柱,亦對李登輝此一支柱有美化與鞏固之效。三大支柱,相輔相成,這些應皆曾存在於蔣經國的想像之中。 

  詎料,後來李登輝這一支柱竟爾歪斜,以致“憲政改造”及“兩岸和解”兩大支柱亦告扭曲變形。這些當非蔣經國始料所及。 

  蔣經國留給李登輝的政治遺產極其豐厚。以“身死交棒”的方式讓李登輝卡位,確立了李繼位的正當性,大幅降低了陷入政爭的風險。尤其重要的是,蔣經國親自宣示“開放黨禁報禁”,為李打開了憲政改造的門禁;又親自宣布“開放探親”,為李創造了兩岸和解的契機。台灣進入開放黨禁後的憲政改造,不能沒有和解的兩岸氛圍;而兩岸和解的氛圍,亦有助解嚴後憲政改造的進行。李登輝當年在蔣經國如此精心布置的舞台上登場,三大支柱,相輔相成;對李登輝而言,這真是一個點石亦可成金的局面。 

  社論指出,然而,李登輝這一支柱不久就出現歪斜。就憲政改造言,根本就是“一人修憲”,修憲的唯一目標就是放大並鞏固其超級“總統”完全不受制衡的權力,以致後來權責不副成為痼疾;政治操作則以權謀鬥爭、黑金交易及撕裂族群為能事。至於兩岸關係,始而提出一廂情願的“國統綱領”,奢望對岸能遵照這部李氏劇本演出,甚至密使往來且一度謀與對岸共同抵制“反共的郝柏村”;不料,李登輝後來竟然一百八十度掉頭轉向,否決了“亞太營運中心”的政策,改唱“戒急用忍”,愈演愈離譜,以致在“總統”任期中就被指變成了“台獨教父”。李登輝的政治手法,主要是以挑激兩岸衝突來升高台灣政爭,又以升高台灣政爭來挑激兩岸衝突。事態至此,三大支柱皆已扭曲變形,李登輝變了形,憲政改造變了形,兩岸關係亦變了形,台灣的局勢也就東倒西歪了。 

  李登輝含著蔣經國給他的金湯匙登上了權力巔峰,就任之初,無論其本身聲望及國民黨在社會中的支持度皆居高不下。可見蔣經國的“三大支柱”,初念並無錯誤。而李登輝後來快速變形,並非緣於國民黨遺老的掣肘,因為那些皆是茶壺裡的風暴;而是因李登輝黑金毀憲,迅速失去了中產階級的信任,不能支撐主流價值,民心遂告流失。如今回溯,李登輝不止是毀了蔣經國留交給他重新再造的國民黨政權,更是毀了在解嚴後可能重新再造的台灣價值。終至,李登輝不但是一個失敗的“中華民國總統”,甚至連“台獨教父”的角色也演出得反反覆覆,岌岌不保。含著金湯匙的天之驕子,竟有淪落為歷史棄兒之虞。 

  蔣經國死難瞑目,李登輝又何顏見蔣經國於地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