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中國經濟大好世界金融多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10:32:05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中國昨日公布的上半年數據,顯示經濟強勢又稍增強,而通脹雖然上升,仍可維持相對穩定的高速發展格局。次季GDP實際升幅比首季高,上半年升百分之十一點五,亦比去年同期高半個百分點,顯示經濟仍處景氣上升軌。其中工農業表現俱佳,工業產值增幅逾一成八同比多升零點八個百分點,夏糧連續四年增產又得豐收。拉動經濟的動力十足:外貿順差上升逾八成至一千一百多億美元,投資增長近二成六,比首季加快而有反彈之勢,其中房地產投資增幅更較平均為高。新開工項目投資在年初下滑後,累計值終在五月首度回升,穩住了投資需求,避免了投資不振引發經濟滑落。更令人注目者是,上半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百分之三點二,突破一般所稱的百分之三警戒線,其中六月份升幅更高達百分之四點四,乃二○○四年九月以來最高。其中肉禽及蛋類產品價格更大升逾兩成,繼續了近期的食品引領型通脹,扣除食物後,CPI只上升不到百分之一。

  這種通脹有其特殊性,主要是由生產問題及輸入原料漲價所致,屬成本推高型,並不反映需求及經濟過熱。另一方面,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幅甚高,並超過了GDP升幅,不單可有效地承擔通脹上升壓力,也顯示民眾能更多地分享經濟景氣帶來的實惠。因此從總體看,上半年中國經濟形勢理想。但不少人卻擔心經濟過熱,令當局會出重手加以冷卻。也有人擔心稍後經濟會出現拐點而形成較大幅回落。實際上這兩種看法都值得商榷。目前經濟高增長和所依託的投資及外貿順差高增長等,都主要是由市場因素推動,故不存在過熱及嚴重失衡等問題,更不宜強以行政手段打壓。近期企業利潤增長良好,顯示不少產品有產能不足而非過剩問題,在此情況下投資自然反彈。在市場導引下,即使當局加強收緊措施,亦未必會有顯著效果,故出現拐點的機會不高。

  社評說,由於中國經濟表現理想,故無須對內部經濟的不平衡過慮,反應更多關注出現外來衝擊的可能性。最近情況顯示,世界金融體系的風險積聚日高,引發危機的機會隨之增加。問題的根源很大程度來自美國:日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指,樓市調整期較預計長,將令美國增長低於預期,而通脹則未如預期回落。這顯示前景並不美好,甚或有滯脹傾向。更嚴重者是次級按揭引發的震盪,有進一步深化及擴散之勢,其影響日增。繼日前國際評級機構調低大批涉及次按的證券與金融投資產品後,美國投資大行貝爾斯登又指出,旗下一隻對沖基金的資產已跌至幾近乎零。一隻澳洲主要基金亦宣布陷入困境,要與債權人談判。當金融泡沫爆破風險日大之時,若出現通脹上升及加息潮,無疑會是火上加油。

  總之,由於國際財經形勢變幻莫測,中國更應強化本身發展以提高抗禦能力,故切勿妄壓增長動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