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隨著現代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發展與變化,用電磁武器攻擊電腦網路、衛星系統等資訊系統已逐漸成為現實。
中新社報道,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某研究中心教授周璧華四十多年來,一直奮戰在電磁防護研究的前沿,開闢了中國防護工程電磁脈衝防護研究新領域,解決了中國軍隊工程電磁防護的一道道難題,為全軍電磁防護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
上世紀六十年代,周璧華就提出並著手研究電磁脈衝工程防護課題,並不斷向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呼籲。八十年代中期國家正式立項後,她率先啟動了工程電磁防護系列課題的研究,主持研製成功國內第一台多用途可移動類比設備及系統;提出工程抗電磁毀傷研究課題,填補了工程電磁脈衝防護研究方面的空白。
近二十年來,周璧華先後主持十八項課題研究,其中包括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一項部級重大項目。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三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五項。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雷電電磁脈衝對微電子化、高度集成化的資訊設備的干擾與毀傷效應越來越廣泛。雷電電磁脈衝及其防護已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而且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周璧華對此進行了長期的追蹤。二000年夏日的一個下午,南京城上空雷電交加,許多電子設備和儀錶受到毀壞,學校附近的高壓線也遭到雷擊。
這樣的驚雷一旦擊中軍事要害目標,後果不堪設想。在周璧華的建議下,學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雷電與電磁脈衝防護研究所。花甲之年的她帶領一批研究生,對國際上雷電研究領域的熱點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突破把大地作為理想導體的習慣做法,用開創的思路建立全新的數學模型,成功解決了距雷擊點百米內電磁脈衝環境的預測問題,國際權威學術期刊IEEE公佈了這項研究成果。這標誌著中國正逐步跨入世界雷電電磁脈衝防護研究的先進行列。
正是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奠定了周璧華在中國軍隊電磁脈衝防護領域的重要地位。由她主持編制的國家行業標準均已頒佈實施,為防護工程建設適應複雜電磁環境和未來作戰提供了法規和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