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美國對華研究空前興盛 憂慮驅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1 00:01:13  



  對中國影響的顧慮是美國方面當前起勁研究中國的最大動因。如沈丁立所指出,那麽問題將是很尖銳的,這對美國研究中國的效果恐怕將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可能會在一定時期内,不好的研究效果會影響政策制定,這樣的話,中美關係還要經歷難於預測的大風大浪。用顧慮的角度來看問題,一切都可能是負面的。很簡單,中國越好、越繁榮、越穩定、越強大,對美國就可能越不好。如果憂慮是研究動因的話,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片面主觀的形而上學的研究結果。

  沈丁立說,美國對國際問題研究的高度重視和雄厚基礎,來源於其國家利益的全球存在。美國研究國際事務的廣泛成果,反過來又為其國際事務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操作,兩者相得益彰。沈丁立提醒我們,美國對華研究的成果,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影響十分大!

  沈丁立還說,美國人言必稱國家利益,為謀取在世界上的主導,政府不惜重金,強化國際關係研究,在部門、智庫、大學與學術界、媒體等方面,全面地開展對重大國際問題的研究,體現了社會參與、官民互動的局面,其研究成果的消費市場也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學術界、媒體、學生以及一般受眾。 

  由此我們可知,美國對華的理論研究,隨時可能擴展為影響民意的導向性輿論,所以不必奇怪,過去很多的中國威脅論都是從一些形形色色的美國智庫的研究成果中傳遞出來的,為美國民衆廣泛接受,反過來,民意的變化又制約了美國智庫的研究心態、立場,角度。這樣就導致了長期以來美國對華研究容易發生偏差,進入了惡性循環。

  此外,美國對華研究的不嚴肅、不認真、不負責,是最爲突出的問題,嚴重影響結論的正確性。如媒體指出,以去年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2006中國軍力報告》,報告一些關鍵引語的資訊來源竟是香港報紙。對於國家一個特定時期的外交戰略,中國有許多公開發表的表述和研究成果,但美國研究者卻偏偏是通過“二手貨”來解讀和分析。這一不“嚴肅”的資訊源選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報告研究者漫不經心的態度。美國研究人員庫拉基就多次發表文章,批評美國國防部一些涉華報告在資訊源方面問題很多,主要包括喜歡摘抄流言傳聞的“小報現象”,以及工廠化翻譯的錯譯等等。

  同時,美國政府最高層長期以來都沒有“中國通”,這對美國對華政策制定時有效地吸取研究精華具有重大障礙。有人曾分析,美國在對華對話時刻意不任用“中國通”,以避免因為長期研究中國產生的對華好感,在談判中偏袒中國,有損美國國家利益。美國政府高層的偏執態度,也導致對華研究的不公正性很突出。

  說到底,如果美國以憂慮來主導對華研究潮流,那麽,整個研究過程、研究結論的得出、成果的吸收、對政策制定的直接影響,對廣大民意的引導,都會發生偏差,都會導致失誤。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中國的正確及準確的認知,是美國不能不面對的,美國失誤不起、耽誤不起。差之毫髮,謬之千里。錯誤的研究結果,將導致中美關係出現重大的危險,這是開不得玩笑的。美國必將越來越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所以,什麽時候,美國對華研究的最大驅動力不是嚴重憂慮,而是發展的需要,那麽美國對華研究就走上正道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