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建軍80周年 中國軍隊用傳統培養戰鬥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9 15:27:03  


  上海警備區某部八連指導員黃森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有著超強的記憶力。 

  “八連官兵在訓練場上保持‘四股勁’——與作戰對手搶時間比速度的急勁,跟自己過不去的較勁,永不服輸的拼勁,勇往直前的沖勁,還有‘簡單平凡的事做精細、難以堅持的事做長久、艱難險重的事做出色’等指針。”黃森說起來不假思索,如數家珍。 

  今年26歲的黃森,是2006年從團機關調到這支連隊擔任指導員的,“剛來時壓力很大”。 

  他所在的連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最為著名的連隊之一:新中國三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都為這支連隊題過字,毛澤東還寫過一首1128字的雜言詩《八連頌》,讚揚該連艱苦奮鬥的作風和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這在全中國的軍隊中是絕無僅有的。 

  1963年,這支連隊被國防部命名為“南京路上好八連”。從此,這個名字家喻戶曉。 

  八連戰士蘇亞東2005年12月入伍,2006年春節打電話回家。得知他被分到八連,年邁的外公拿起話筒和他聊了很久,說分在這個連隊很不錯,有很多傳統,對他是個鍛煉。而一起當兵的老鄉們也都非常羡慕。 

  名聲為連隊帶來更多的是在訓練標準、思想作風等各個方面更加嚴格的要求。 

  其實,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把培育官兵的戰鬥精神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 

  “為國而死,為國而戰,為國承受一切艱難困苦的磨煉,是我們的光榮傳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陳茂輝說。 

  尤其是野戰部隊,他們通過極其艱苦的訓練、實兵實彈演練、學習革命老前輩的光榮事蹟等途徑,提高自己的戰鬥精神。 

  “培育戰鬥精神,是全區部隊最重要的訓練任務之一。”南京軍區有關方面負責人指出。 

  在中國,與“南京路上好八連”齊名的“硬骨頭六連”官兵,在這方面的感觸也非常深。 

  駐守在杭州市的這個連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唯一一支兩次被最高統帥部命名的連隊。1964年,六連因“戰備思想硬、戰鬥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被國防部命名為“硬骨頭六連”,1985年,連隊又因為在邊疆保衛戰中表現突出,被中央軍委命名為“英雄硬六連”。 

  這是一支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而聞名的連隊。從1998年開始,他們由傳統步兵連隊改制換裝成兩栖機械化連隊。 

  連長俞樹明說,六連的訓練任務比別的連隊更重,各方面的標準更高,連主官承擔的責任更大。因此,在六連當幹部要“吃得了六連的苦,受得了六連的委屈,耐得住六連的寂寞”。 

  作為連長,他要和戰士一起摸爬滾打、參加訓練;還要在戰士已經休息的時候準備各種彙報材料,思考工作方法;雖然是駐地幹部,家離連隊只有半小時的路程,一年也只能回去四五次,但“就是六連的戰鬥精神在激勵著我”。 

  “敢於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這三股勁是硬骨頭精神的精髓。連隊通過組織戰士參觀榮譽室、學習連史、英模報告以及結合日常訓練、生活的各種專項教育活動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每一位戰士的血液中。” 

  一級士官周磊剛來連隊時還不知道“硬骨頭六連”,被班長帶去參觀完榮譽室,很快被前輩英雄們的事蹟感動和折服了,“覺得能到這樣的連隊當兵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他覺得“硬骨頭”精神最好的體現就是每一位幹部都能以身作則,在訓練中吃苦在前,做好表率,現在他當了班長,帶新兵時也這樣去要求自己。 

  周磊說:“在六連養成的吃苦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毅力對我將來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這樣被命名的連隊還有很多。它們因為在戰爭年代或特殊時期做出過突出的貢獻而被命名,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這個連隊厚重而輝煌的歷史傳統。 

  而這些歷史和傳統在和平年代成為了一種財富,鼓舞著連隊的戰士以及連隊所在部隊的其他戰士,讓他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旺盛的訓練熱情和頑強的戰鬥精神。 

  南京軍區某舟橋旅政委鄧志兵就有這樣的遺憾:“如果當時建旅時能保留一個紅軍時期的舟橋班,那培養戰士的榮譽感和部隊的凝聚力就會容易得多。” 

  “南京路上好八連”第二任指導員王經文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抓典型是中國軍隊重要的工作方法,通過抓典型,可以推動整個部隊戰訓水準的提高。”(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