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央黨校教授:現有制度框架有發展民主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7 18:57:52  



  人物周刊:這和黨內有派有什麼區別?

  王長江:這不是派別,這是通過機構的形式,以機構來體現,如設立工人部體現工人階級的利益。這樣通過部門協調切割出一些合理的利益分割點,通過合理的協調機制,工人和農民之間,農民和城市人之間都在一黨內通過協調機制來達成溝通。

  另一種方式是,比如日本的自民黨,以黨內派別的方式來解決,那也是解決的辦法,而且我認為也是比較好的辦法,因為它各階級有了明確的代表者,這個代表者都是派別,這些派別都具有明顯的政黨性質,有自己的報紙,也有自己的組織機構,這樣一來它起的也是多黨的作用,但這些多黨都是包容在一個政黨之內的。

  一黨民主,至少我們說它有這樣兩種解決的辦法,不能說沒有辦法。

  另外,不用政黨,在過去看來是不可能的,必須通過政黨來溝通,如今看來並不這麼單一了,因為又出現了其他很多種形式。隨著公民社會的發展,如今越來越體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比如媒體、網絡。像這些新興介質的出現,它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政黨的部分功能。還有非政府組織。很大程度上民眾可以通過這些機構和公共權力達成溝通。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設想,起公民與公權溝通作用的既有政黨,又有媒體,又有非政府組織,這幾塊為我們組成了一個大的政黨概念,即公民參與政治的工具概念。

  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結果,我們當然可以達到一黨領導下的民主發展。因為在中國現有的情況下,走多黨制的路子,注定會出現大亂,遭殃的是老百姓。從現有的制度框架下,有沒有發展民主的空間,我們現在眼前要走的是這一步。我的觀念是,看現有的有沒有空間,如果有,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要求下,這個路必須要走的。我和別人不一樣的一點是,我認為這個空間還是有的。包括分權監督也好,制衡也好,我認為在一黨的基礎上還是有的。在現有的制度框架下還是可以做很多的。

  人物周刊:怎麼在提倡一黨民主的定義中,防止派別的產生?

  王長江:很多人擔心一黨多派會有把政黨引向分裂的危險。我覺得,列寧對於黨內派別有明確的定義,他說,黨內的所謂派別是有自己的組織,綱領和紀律的。

  這幾個因素缺一不可,斯大林最初也是按這個標準來套用不同意見的,最早他用這個標準說反對意見不是黨內的派別。到了後來,斯大林羽翼豐滿,他變了,他覺得不同意見都是派別,徹底的肅反擴大化了。雖然我們對斯大林的做法提出過批判,但是他對於派別的認識卻繼承下來了,只要是不同意見,就是派別。

  於是到了現在,黨員之間走一走,就是搞派別活動。這個認識是不對的,不科學。黨內的不同意見始終存在,這種不同意見的相互聯合應該被允許,而且絕對得允許。沒有不同意見,選舉怎麼提名?

  很多時候,我們把派別的界限模糊化了。派別必須得有自己的組織、綱領和紀律。缺一不可。日本自民黨的派別制就是這種形式。

  作為一個黨,黨內該不該有不同意見?我覺得該有,不同意見該不該互相連橫,我覺得也是需要的。但是作為一個黨,應該劃清這個界限,比如提出控制,控制黨員之間不能有組織,不能有紀律。其他的放開了,讓他們去幹,去幹了有一個好處,就是恰恰不會形成黨內有黨。

  為什麼呢?這在過去可能(形成黨內有黨),因為過去每個人的階級觀點很對立,政治還停留在階級政治的層面,一旦觀點不同,那就有可能成為階級立場不同,主張公平就是社會主義,主張市場就是資本主義。而現在這個鮮明的階級立場互相滲透得模糊了,無法在這樣一個平衡的面上找到很多利益共同點,我今天跟你觀點一致,明天和你觀點就不一致了。這樣的局面下,黨內加上一些硬性的規范,讓這些觀點流動起來,很難以形成固定的派別模式。

  這就是我認為搞一黨民主又不引發黨內派別鬥爭的原因。大家的訴求都得到了交流,哪有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