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學者:韓朝有促統問題 兩岸問題多了“反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7 17:16:16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一天能兩次穿越三八線,這對誰來說都是難得的經歷。而這次幸運的經歷也讓我親眼看到了朝韓兩國關係的真實狀況,並不想外界所想象的那樣嚴峻對立,相反,和解、合作的陽光隨處可以感受到。”

  據中新網報道,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教授剛剛應韓國金大中總統圖書博物館之邀,參加了紀念南北共同宣言七周年發表系列活動。正是這次訪問,完全打破了劉教授對韓朝兩國關係原有的印象。

  長期以來,朝鮮在外界看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國家之一,而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的“三八線”也被想當然地想象成槍口對峙、鐵絲網漫長無盡頭的禁地。兩國的首腦互存戒心,朝核陰霾、導彈試射的緊張空氣……這幾乎是所有外人心中對朝鮮半島現狀的想象。而劉江永教授卻用他兩天來的經歷給筆者講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朝鮮半島。

  一日兩過“三八線”

  十三日,劉江永教授與各國參會代表在金大中總統圖書博物館的安排下前往朝鮮開城工業園區。從首爾出發向北行駛一個多小時,巴士開到了“三八線”韓國過境處。

  “三層樓高的過境處就像是一個豪華加油站,有超市、休息室等設施,一樓過境處秩序井然,參訪團員很順利地辦完了過關手續。只是這個過境處外面不能夠照相。”劉江永教授說。

  接下來,參訪團乘坐大巴,駛過三四公裡的無人區來到朝鮮“三八線”過境處。這裡的設施略遜於韓國過境處,海關檢驗也由軍人執行。軍人對參訪團員態度很友好,嚴格履行檢查職責後,禮貌地放行。

  過關後再上大巴,開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朝鮮境內的開城工業園區。園區內有工廠、醫院、消防隊等各種機構設施,路上沒有設任何路障,拉炮的拖車只是偶爾經過。園區還有一些工地在開發建設中。

  劉江永教授了解到,開城工業園區內主要是韓國人投資和管理的企業和工廠,從業工人則是朝鮮人,其中很多是來自平壤,他們一般每周回去一趟。這個園區解決朝鮮的就業問題,已從二00五年籌建期的七八千人增加到現在的一萬五千多人。園區第二期工程將建起一批以IT產業為主的企業和工廠。將來韓國還將通鐵路到這裡,按照兩國的規劃,鐵路將通過這裡直達中國丹東、沈陽,更遠能到達俄羅斯等歐洲國家。這無疑為韓國打破了陸路交通的屏障。

  參觀了一天,參訪團再次穿過三八線順利返回首爾。

  不掛國旗的開城工業園區

  在開城工業園區,劉江永教授注意到這裡沒有掛任何一方的國旗,只看到有藍色的旗幟上畫著朝鮮半島的地圖標志。而且這裡也沒有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畫像,連朝鮮人人佩戴的像章也只在海關軍人和陪同人員身上見到,園區的工人並沒有佩戴。

  這裡的寬鬆、淡化政治的環境與政治氣息濃厚的平壤有著巨大的反差。園區裡的企業也和一般國際大企業一樣十分規范,有一整套接待參訪客人的程序。

  朝鮮和韓國雙方合作人員之間也很融洽,不時開個小玩笑,整個參訪的過程輕鬆而有趣。據韓方人員講,這裡比兩年前有很大的改變,當地人的生活也有了不少改善。

  金正日曾來開城工業園區考察,對這裡的事業很支持,這是朝鮮釋出的南北之間邁向和解、合作方向的積極信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