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胡溫關注香港老人令人感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6 10:12:40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中聯辦”主任高祀仁,昨天去到九龍葵盛東邨盛家樓長者公屋探望一位譚婆婆;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月前給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寫了信,講述自己的生活和香港老人的情況,胡、溫對此十分關注,特委託高祀仁前去看望,送上禮品和表達問候之意。

  《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事情展示了對老人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視。胡、溫都是港人尊敬和熟悉的中央領導,他們這一行動,當然會在港人社會中產生正面的呼籲和推動作用。

  而就在高祀仁代表胡、溫前去看望譚婆婆的同一天,恰恰正是國際社會訂定的“世界關注長者被虐日”,這就使得探望顯得更有人情味和更有意義。如果作為中央領導人都能如此關注香港老人的生活,關注香港特區政府的老人福利政策,那麼,港人又有什麼理由可以忽視自己身邊亟需要照顧的一群呢?

  社評說,不能不指出,胡、溫關注香港老人的這一行動,不僅令人感動,而且在現實上也具有深遠的意義;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夠做到“少有所長、老有所養”,則和諧、安定根本無從談起;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夠體現對老人的尊重,不能確立起供養父母有責、虐待老人可鄙的風氣,則這個社會即使再富裕,在道德文化和倫理上都是貧乏的。

  當然,尊重老人,並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早年港英殖民政府的公屋政策,規定子女結婚後必須遷出,無疑就是在製造孤獨老人以及破壞中國的傳統家庭結構;同樣,在寸金尺土、地皮有價之下,大量三、四百呎的小單位出現,小家庭內又如何還有老人一席安身之地?加上回歸前港英政府大力宣傳的所謂“核心家庭”,所有宣傳刊物上有的只是小兩口和一雙兒女的“幸福生活”照片,祖父母都被“趕”出這個家去了。

  回歸後,自前特首董建華到現任特首曾蔭權,在扭轉和推動老人工作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都是值得大大肯定的。就在前兩天分別公布的扶貧委員會報告書和「防止家庭暴力條例”的修訂,都著重突出了對老人的保護和照顧,扶貧首要助兒童和老人,“家暴”首要護孩子和長者,訊息都是明確的。護老敬老,不能單靠教育,必須要在法例上給予足夠保障;虐待老人不僅是“不孝”,而且是犯法、是要坐牢入獄的,只有這樣,才能從各個方面對老人權益提供切實的保障。

  社評表示,未來本港人口結構將急劇老化,戰後出生一代全部步入高齡,到二○三二年,每四個港人中就有一個年在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福利將會成為一項沉重的社會開支。特區政府必須在資源上作出充分準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倡供養父母、敬老扶幼的文化道德觀念,嚴懲虐老,切勿步西方社會的後塵,把老人都變成坐在公園長椅上的孤獨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