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未來扶貧重點應在就業培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5 10:43:58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成立兩年多的扶貧委員會昨日發表報告書,同時也宣告委員會的工作正式告一段落。未來特區的扶貧工作將改由新成立的勞工及福利局負責,而新架構剛好昨日在立法會獲得通過。時間上配合得“啱啱好(剛剛好)”。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不過,無論是由哪一個委員會或政策局來負責,未來的扶貧工作都將會是特區政府施政上的一個重大課題,而且是一個難度頗高的課題。

  一般說來,要扶貧、滅貧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本港的扶貧工作自實施綜援制度開始,就已經走上了一條福利主義、援助為主的“不歸路”,今天要想扭轉這種模式和局面,以“自強”取代“受助”,以協助就業取代“派錢”,實行起來,阻力之大,實不難想像。

  社論說,就此,財政司長唐英年昨日也承認,一個人如果此刻正在領取綜援,全家人也靠綜援生活,如果強迫他出來工作,但收入卻少於綜援的話,那麼,對這個綜援人士來說,不但毫無工作誘因,而且工作成了一種“變相懲罰”。因此,儘管不少社會人士已經提出過領取失業綜援在年期上應設“上限”的建議,但委員會報告書仍然無法落實這項建議。

  其實,有關失業綜援的收放或存廢,正是本港社會福利或扶貧問題的一個縮影。去年,特區政府用於社會福利的開支高達三百億元。本港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撥出部分資源用於扶貧解困,是政府和市民的責任;但是,福利資源的付出,應該最少達到以下三方面效果,一是令真正有需要的人士包括長者和殘疾者得到幫助,二是協助短期有困難者度過難關,三是有利社會整體的安定和諧與發展。不過,現行綜援制度在這三方面引起的爭議似乎大於共識。

  社論認為,無論如何,七月一日之後由曾蔭權領導的第三屆特區政府,必須把扶貧工作放到一個重要位置上,因為在經濟轉型及人口結構老化等因素下,社會上存在貧困階層確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因為年齡、教育、技能等種種原因,已經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加上部分低收入家庭以及單親家庭,還有殘疾人士,他們都需要外界援手才能維持起碼的生活。對這部分人給予的援助無需改變,市民亦無異議。但如何切實改進失業綜援的發放,使“援”得其所,應該成為未來勞工及福利局工作的重點。

  毫無疑問,在目前龐大的失業綜援大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士應該是可以重回就業市場的,他們年紀並不太大,有些僅是中年,甚至有不少是二十多歲的青年,教育程度和健康狀況都並未與需求脫節,但他們已經在“綜援網”內躺了多年,對這部分人來說,問題不是“脫貧”而是“脫援”。他們需要的,一是適當的就業培訓或再培訓,二是必須改變“綜援好過打工”的懶漢思想。對這兩點,特別是後者,未來勞工及福利局必須下大氣力,採取種種必要措施包括必要的壓力去予以改變。扶貧委員會報告書提出“一站式”服務,將綜援發放、培訓或再培訓、協助找尋職業等環節統一起來,是一個可以試行的辦法,希望可以奏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