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報告苛刻欠客觀 中方“深感遺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4 08:51:26  


商務部長薄熙來表示,中國並未尋求對歐盟產生巨大貿易順差,況且當將歐盟在中國的投資、服務以及商品貿易考慮在內時,雙邊貿易關係是均衡的。(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商務部發言人姚申洪十三日在北京談及歐盟近日發布對中國市場經濟的評估報告時表示,中國認為,更新後的評估報告並未全面、客觀地反映出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真實現狀。

  歐盟委員會在該報告中稱,過去三年中國在朝市場經濟地位方向的努力中取得了重大進展,政府對企業管理的干預顯著減少。但在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所要求的五條技術標準中,中國目前只滿足了一條。剩餘四條標準涉及加快立法以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取消對中國企業的稅收優惠和長期低利息貸款以及開放政府採購市場等。

  中新社報道,姚申洪表示,歐方在評估報告作出“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的表述是雙方技術層面多次磋商的結果。但他同時指出,報告仍得出了中國未滿足剩餘四條技術標準的結論,“中國對此深感遺憾”。

  中國認為評估報告並未全面、客觀地反映出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真實現狀,歐方技術標準本身過於苛刻,技術評估過程也有諸多不妥之處;例如評估報告在資料引用上有失公允,不能平等對待來自中國政府與來自其他渠道的材料等。

  姚申洪重申,中國希望歐盟早日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周二在布魯塞爾表示,儘管中國在市場經濟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關於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目前尚無時間表。

  中歐經貿混委會達共識

  姚申洪同時披露,第二十二次中歐經貿混委會十二日在布魯塞爾舉行,中歐對紡織品、鋼鐵、禽肉、市場經濟地位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就超過十項議題達成了廣泛共識。

  會議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是雙方同意啟動修訂“一九八五年中歐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的實質性談判。雙方認為,一九八五年中歐貿易協定已經實施了二十餘年,當前中歐雙方的形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歐盟實現了東擴,有必要對該協定進行進一步的修訂。但截至目前,中歐在貿易平衡、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重要問題上仍存在意見分歧。

  曼德爾森在混委會結束後表示,如果中國不能就日益不平衡的歐中貿易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歐委會有可能將採取不同的方式限制中國生產商及其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他表示,雙方已同意在十一月召開的歐盟中國峰會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以便消除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壁壘,並控制歐盟對華貿易逆差的不斷增長。而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則表示,中國並未尋求對歐盟產生巨大貿易順差,況且當將歐盟在中國的投資、服務以及商品貿易考慮在內時,雙邊貿易關係是均衡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