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軍區信息化改造老裝備 將參加7月軍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1 21:48:47  


解放軍59D改進型主戰坦克作戰群。(資料圖)
  一個訓改方案,先後修改3次才得以通過。記者在北京軍區某裝甲師採訪,從機關到基層,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師裏“三改方案”的事,讓人感悟良多。 

  根據師裝備信息化改造進程,今年4月份第一批裝備改造完畢。年初,機關的同志在擬定裝備改造完成後的訓練計劃時,建議第一批裝備改造完就馬上拉到演練場,組織一次實兵對抗演練。 

  計劃提交到師黨委會,卻遭遇“紅燈”:剛改造完的裝備,部隊還沒有進行訓練磨合,就匆匆拉到演練場搞對抗,不符合裝備信息化改造規律,其結果只能是擺擺樣子、走走過場,對形成戰鬥力起不到積極作用,這種不講科學圖虛名的事不能幹! 

  碰了釘子,機關的同志對計劃進行了大幅修改,把信息化改造裝備的“亮相”時間推至年底,保證部隊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聯試、聯調、聯訓。誰知,計劃上報後再次被退回。師領導在計劃上直接批復:7月份上級將組織師與兄弟部隊進行實兵對抗,機會難得,改造的裝備要上場。 

  4月份裝備信息化改造完畢,7月份就與兄弟部隊實兵對抗,萬一演“砸”了,全師官兵幾年艱苦探索的成果豈不白費了?為此,機關在修改計劃時,建議7月份的對抗演練以老裝備為主,新改造裝備只上一個營,確保對抗演練取得勝利。 

  不曾想,計劃第三次“卡殼”。師領導的決心很大:自己關門搞測試,難免有主觀的成分;與兄弟部隊實兵對抗,才能科學客觀地體現出信息化改造裝備真實的戰鬥力。他們果斷決定,師機關帶一個整建制團參加對抗演練。 

  “裝備信息化改造不是一條平坦大道,只有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才能避免走彎路。”師黨委會上,大家根據部隊建設的實際,形成了科學的裝備信息化改造思路—— 

  不造面子工程。每一項裝備信息化改造,都要先看一看軍事鬥爭準備是否需要,不好高騖遠,不做無用功。指控軟體是老裝備信息化改造的關鍵。某研究所專家是軟體編程的高手,但具體到部隊對軟體的軍事需求,他們就成了“門外漢”。

  為此,師裏專門組織了一場師指揮所開設的演練,請軟體專家全程參加,一步一動講解作戰的具體步驟。專家們在演練中真正理解了指揮員對指控軟體的具體需求,研發效益大幅提升。 

  不搞“想當然”。在裝備信息化改造過程中,他們不“拍腦袋”做決策,而是嚴格按科學規律辦事。坦克簡易火控系統是裝甲師前些年取得的革新成果,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把這個得意之作列入改造計劃,在不少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師黨委沒有“想當然”,而是抬高“門檻”:這套系統雖然經過了專家鑒定,但沒經過戰場上各種複雜環境檢驗。師裏便自費把裝備了這套系統的兩輛坦克送到千里之外的某試驗場,讓系統全面接受高溫、傾斜、抗衝擊、遠端機動等複雜條件測試,為系統改進提供了權威資料。 

  一切以科學規律為準繩,使這個師裝備信息化改造步子越邁越實,越走越快—— 

  在師模擬訓練室,從各團抽調上來的訓練尖子已經開始了信息化條件下的指控軟體模擬訓練,使用的軟體是未定型的測試版本。師領導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探索“邊改邊訓、未改先訓、以訓促改”的科學訓練路子,力爭使信息化改造的裝備儘快形成戰鬥力。 

  第一批完成信息化改造的裝備即將進行實車實彈檢驗。辛苦攻關數年的官兵,想到的不是喝慶功酒,而是把目光投向如何解決改裝後的訓練、管理、保障等方面出現的新問題上…… 

  正是因為有這種前瞻眼光,他們在老舊裝備信息化改造上走在了全軍同類型部隊的前列。記者相信,有了科學求實精神,他們將繼續以領跑者的姿態奮力前行。(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