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不要再吵了!平心靜氣面對台灣現實處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0 10:24:21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為了哥斯達黎加與台灣斷交,島內整套的政治口水又猛噴了一遍,藍營罵綠營,綠營罵大陸,連制式用詞都沒有更新。更難堪的是,台“外交部”這廂才說要向哥國追討十一億貸款,哥國總統那廂竟在埋怨“台灣的援助太少”;而四月底才剛與台灣建交的聖盧西亞,最近又傳出主導復交的聖國外長已遭撤職,這意味台聖“外交”非常可能生變,如果情勢真的都照最壞的情勢走下去,台灣這場“邦交國”數字保衛戰,真的是從面子一路輸到裡子去了。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我們真的不想再苛責那些第一線的“外交”人員,在北京祭出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的操作下,台灣外交人員憑藉有限的經援承諾與私人情誼,恐怕連最起碼的戰術因應都談不上。換個角度說,在這種惡劣情境下,許多“邦交國”能維持到現在,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目前最需要思考的課題或許是,哥國的斷交究竟僅只是“個案”,還是第一張骨牌?如果一個與台灣邦誼有半世紀以上根基的友邦,就這麼說走就走,而且話還說得這般沒留餘地,那些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周邊的其他“友邦”,還能耗多久?我們完全無意唱衰,而是擔憂目前還沒走到最壞的狀況。試想若是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周邊的“外交”據點失守,台灣的“外交”陣地除了非洲的零星據點,就真的絕大多數都是太平洋洲的幾個島國了。幾年前說台灣的“邦交國”宛如“島國俱樂部”還只是個諷喻,但照目前這種惡劣的情勢走下去,很可能馬上就是真實的寫照了。 
  
  面對這種情勢,沒有人會好過,但大聲開罵也同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綠營搬出再難聽的話去罵北京,藍營祭出最尖酸的話去嗆綠營,除了製造更多令人反胃的畫面外,對實質問題的解決毫無助益。最起碼,所有的歷史經驗都告訴我們:靠“動氣”是辦不了“外交”的。而拿“外交挫折”進行“內政消費”更是無聊到極點,外在環境的傷痛已經是全台灣人在承受,何苦還在台灣內部急切的生產敵人?難道真要靠著“外交”求敗來取得選舉勝選?這種用心已經不能用“扭曲”來形容了。 
  
  社論指出,哥斯達黎加的“斷交”,透露著好幾重明顯而立即的警訊:一、台灣的“金錢外交”已經確定無力再迎擊大陸的“金錢外交”;二、台灣的“烽火外交”也已確定無力再因應北京的“大國外交”;三、這恐怕不是一連串“外交”挫折的暫時句點,而是一連串“外交”危機的開端。這些警訊其實很早已經顯現,只不過這次被特別突出罷了。 
  
  社論說,我們不知道執政當局是怎麼在評估目前的情勢,有沒有認知到目前的危機究竟嚴峻到什麼地步?北京在國際政治上對台灣的封鎖,在哥斯達黎加這道防線被攻破後,已經指向台灣“邦交國”的基本盤,未來我們的領導人不要說搞“過境外交”,怕是根本快走不出去了。同樣的,北京也在國際經濟上對台灣進行孤立,東亞經貿刻正在進行著世紀大整合,台灣只能做壁上觀,而台灣本身的戒急用忍與拖延直航,無形中反而是在與北京孤立台灣的策略交相唱合。大陸這幾年藉由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的相互為用,對付台灣已經越來越純熟,既可挖台灣的外交牆腳,又可在政經圍堵中孤立台灣。而執政黨以“彰顯主權”為主軸的外交政策,不僅無從打開活動空間,反而是愈走愈小,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WHO所受到的屈辱,還不夠說明一切?這種以“內銷”為主的“外交”操作,若是還要堅持下去,怕是快淪為與國民黨當年“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一樣,弄到最後“賊立漢不立”,徒留“義和團式外交”之譏了。 
  
  真的,不要再吵了!平心靜氣的面對目前現實吧,大陸對台灣“外交”空間的打壓,一直是個“常數”,它不會因為台灣的執政者是藍是綠而在輕重上有所不同,更不會因為你罵它鴨霸,或是搬出什麼“傷害台灣人感情”的話就會鬆手;更何況時間及發球權都在它那邊,它沒什麼道理對你仁慈吧!認清了這個現實,就好好的重新檢討目前兩岸政策與“外交”政策吧,不要再被意識形態綁死了,“外交”永遠是追求最大的國家利益,也永遠是可能的藝術;同樣的,“外交”絕不是用來讓自己寸步難行,更不是用來在內部找敵人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