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十天沒有穿內褲!有夠酷吧! |
馬式單車小百科(2007.5.18之二)
蝴蝶型把手的貼心設計
這一路來,黃進寶老師大部分都騎在我的前後約一公尺處,除了閒聊風景文物、一路上的見聞心得外,也不斷地提醒我周遭狀況,並指導我騎車的姿勢與訣竅。
比方說,剛從屏東出發時,我剛開始都是兩手筆直,挺著腰桿騎車,一天騎下來就會覺得手腕酸麻,黃進寶老師則教我如何配合“野狼三號”(我們的坐騎)蝴蝶型把手的貼心設計,不斷地變換姿勢,避免長期固定姿勢所造成的酸麻感。
坐姿騎姿,各有優劣
“野狼三號”是黃老師根據他騎單車環球旅行的經驗所設計除來的混合車種,它的造型介於“公路車”與“登山車”之間:它的車輪比公路車粗,但比登山車細。車子的重量也是介於兩者之間。
黃老師設計的把手,可以變換三種基本姿勢:第一種是“標準式”,就是雙手畢直握住把手,隨時可用手指控制變速器及煞車,是最標準、最常見的姿勢,不論上坡、下坡、或平路都可適用。
第二種是“前傾式”,身體向前傾,雙手握在像觸角的二根突出握捍上,這樣子風阻減少、重心降低,速度就會加快,在速度感中會很有成就感;也可以保持騎一般腳踏車通常的騎車姿勢,身體僅微微前傾,手握後ㄇ型平把的兩側彎處,方便控制煞車,也可享受悠遊鄉野的愜意;“前傾式”可用在路況單純地區,為了便於彎腰騎車,可在變速器加壓,以減少轉數而利於騎車。
第三種姿勢則可稱為“挺立式”,整個上半身打直,手輕輕扶握蝴蝶把手末端的海綿墊,這樣子可以舒緩腰背長時間彎傾的酸疼感。
這些姿勢有的像“坐”有的像“騎”,各有各的優點,“坐姿”比較不累,但速度較慢,屁股比較痛。“騎姿”久了會累,但速度較快,屁股也比較不痛。“挺立式”跟“前傾式”一樣,雙手都離開變速器與煞車較遠,因此不宜使用於路況複雜地區,以免應變不及。換言之,在路況複雜或上下坡地區,還是應該用“標準式”較為安全。
這真的是很貼心又實用的設計,也只有像黃進寶老師這樣的專業單車旅行者才能想得出來。黃老師告訴我,這不但有益於舒緩長途旅行由於固定姿勢太久而造成的負擔乃至於身體傷害,也可以透過變換姿勢,增加旅行時的趣味、減少枯燥感。
馬式單車小百科
此外,我也學到多不勝數的“撇步”,簡直可以出一本“馬式單車小百科”,容我show off一下,來向各位網友獻個寶。
1. 不要偷懶。每天出發前一定要做暖身操,把全身(包括臉部也不能放過)暖開來,才能充分地發揮體能。結束一天行程時,如果不希望第二天變成全身僵硬、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木乃伊,那麼舒緩操也不能馬虎,左拍拍、右拍拍、左扭扭、右扭扭,要讓一天被充實使用的肌肉徹底鬆弛下來。
2. 坐墊的高度要配合每個人的腳長,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大致上腳踏板踏到最低時,整個腳要能夠伸直。調得太高,會踏不到踏板,調得太低,腳打不直的結果,很容易累或抽筋。
3. 遇到紅燈時,一定要下車,不要坐在車上。車子接近紅燈時臀部就要先離開坐墊,以右腳踩踏板,煞車,然後左腳先觸地,再雙腳觸地,否則可能抽筋。
4. 行進間,要不斷補充水分與熱量,香蕉、巧克力棒和運動飲料,可說是單車車手的補給三聖品。補充的時機,是感到口渴與飢餓之前,而非之後,否則就會太遲。
5. 變速器的調整也非常重要,因為每分鐘腳踩轉速,就像汽車引擎轉速一樣,過快或過慢對車子都會產生耗損,且沒有效率,在適當的轉速下,單車不但跑得順,也很省力。平均起來每分鐘大約踩七十至八十下,騎起來最省力。
6.晴天要避開碎石,以免滑倒;雨天要避開水坑,因為目測無法判斷水坑的深淺,貿然騎過會很危險;也不要騎在公路邊的白色漆線上,因為漆線被水打濕後很滑,騎在上面很容易因為打滑而“犛田”。
7. 保持愉悅。經常扭扭脖子,輕鬆欣賞鄉城美景,用運動而非趕路的心情騎腳踏車,讓身心都保持最佳狀態。
以撃掌代替握手
怎麼樣?各位網友,這“馬式單車小百科”很實用吧?好啦,我招認啦,這些都是我從黃進寶老師和一些經驗老到的車友們那學來的,希望他們別向我要權利金喔!
雖然,以上的撇步是我偷學的,不過,我倒自創了第八招與第九招。
第八招就是擊掌而不握手。單車行進間,如果沿路歡迎的鄉親熱情到“凍未條”,一定要和我“近距離身體接觸”的話,我會把手舉高,暗示對方也高舉手掌,然後用擊掌代替握手。什麼?這第八招對其他人沒用?好吧!我承認,可能我的“需求”比較特別,但至少對我來說,這真的很重要,因為我曾好幾次由於熱情的民眾想和我握手,一把抓著我的手不放,害我差點摔得人仰“馬”翻呢!
第九招就是只穿外褲、不穿內褲。我以前習慣穿“車褲”,就是那種緊身鮮豔的半長褲。這次我節受黃老師建議,穿黑色休閒長褲,裡面不穿內褲。結果十天、675公里下來,我的臀部完全沒有磨傷,一點也沒有,真的不能想像。這也是我長大數十年來,第一次十天沒有穿內褲!有夠酷吧!?(來源:聯合網 馬英九口述,羅智強整理 2007.5.18於桃園埔心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