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宏:陳水扁框住謝長廷的大陸路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9 10:15:50  


蘇嘉宏:從近日來的情勢發展來看,謝長廷擺明不理陳水扁的意向,除了“謝葉配”隱然成型之外,陳水扁與謝長廷之間的關係,令人好奇。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作者 蘇嘉宏)謝長廷日前曾經親自公開表示過“特別費違法若被起訴就退選”,還強調這個高道德標準的政治承諾“當然有效”。但是,謝長廷競選團隊負責人李應元最近則改口稱,謝長廷極可能需面對特別費案或其他如高捷弊案、政治獻金案等案件,按照司法流程,“三審有罪才喪失參選資格”,態度已經由原先的無比堅定明顯轉趨規避保守。

  國民兩黨候選人一直同時遭到司法訴訟纏身之苦之外,兩黨候選人的副手搭配人選也是是非不斷。國民黨方面,不僅歹戲拖棚、令人生厭的“馬王配”破局,“馬王合”的假象也正在因為以王金平為派主的高雄縣農會白派核心幹部正在推動台灣農民黨組黨而逐步幻滅;而馬的核心幕僚為了突顯自己在輔選團隊中的重要性忙著頻頻私通媒體,搞得一日一個馬的副手見報,不是只適合當助選金主的財團資本家老闆被“不次擢昇”,就是一些無法開拓草根性票盤的前朝政客型學者,副手人選消息只為滿足幾個人的“媒體暴露狂”而雜亂無章地隨意釋放,不能一股作氣、石破天驚地提出鎮懾人心的人選,反而被再三耍弄到氣勢衰竭,把支持者的期待熱情澆熄,離心離德,卻猶“台北看天下”,把馬英九包圍起來自己玩得不亦樂乎,泛藍選民無不悲痛莫名! 

  從近日來的情勢發展來看,謝長廷擺明不理陳水扁的意向,除了“謝葉配”隱然成型之外,陳水扁與謝長廷之間的關係,令人好奇。台北政壇一直有一則傳說,陳水扁從黨內初選過後至今一直要蘇貞昌繼續“要有準備”,很可能就是“辦謝長廷來逼退馬英九”,用一個來換一個,來個你死我活,更何況宣稱“若被起訴就退選”是謝長廷自己!事實是否如此?雖仍有待後續發展來證實,但大家應該都會同意,民進黨黨內現在的情況是同黨下任的候選人正在與現在在位者進行著檯面下的鬥爭,戰場正面不是朝野攻防,而是黨內操戈;也就是說,陳水扁試圖用他反覆提出的“台灣主體意識”來框住謝長廷的大陸路線,但陳水扁的“台灣主體意識”或游錫堃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至今謝長廷都不願意公開應承, 謝長廷曾經明確主張“憲法一中”,也曾經在第一任高雄市市長任內提出廈門市與高雄市發展“城市交流”,這些議題謝長廷卻是迄今沒有退縮過,這都相當吸引大陸政學界的關注,在民進黨黨內一遍台灣獨立呼聲中,確實倍覺不同。

  當然,主張之外,善於招降納叛、勇於承諾交易的謝長廷應當還會有許多學界人士、地方大老和一些用基金會外表包裝的公關公司人馬在兩岸之間穿梭來回。所以,“謝如果勝選,兩岸關係雖然不一定就可能出現轉機,但至少絕對不會比陳水扁任內差!”、“兩岸關係最差就是著個時候了,將來馬英九、謝長廷誰當選都不會比現在更糟糕!” 

  至今,大陸雖然不是不置一辭,但卻從未高調批判過謝長廷,明顯地有著“扁長區別對待”的趨勢。如果認為“兩岸關係最壞就是現在了”的這項評估是事實,那短期內大陸對台政策維持“扁長區別對待”的基調,也不會令人意外。馬英九雖然被民進黨罵成是一匹“中國馬”、“馬港生”,“終極統一論”一再被挑出來批鬥之後,馬英九就退縮回去經營一個自己永遠辯不贏陳水扁的“台灣主體論述”,根本搞不清楚現在還在提“台灣主體意識”的只有陳水扁,謝長廷卻是從來不碰、不提,同時也規避“正常國家決議文”,而陳水扁根本不是馬英九這次的對手,謝長廷才是!以馬英九過於斯文拘謹的個性來看,背負所謂“外省人原罪”的馬英九即便是當選後,一時之間恐怕也不可能在兩岸關係上大有作為,大陸政學界若對馬沒有什麼期待的,雖說有憾,也屬當然!  

  大陸的台資協會日前在一個挺馬集會上號稱要組織“十萬投票部隊”返台投票,其實從生產線正常運作的台幹排班輪休、返台一個旅次十天到兩週、投票日前十幾天班班客滿、台商是台灣“藍六綠四”社會的小縮影等因素來看,所謂“十萬投票部隊”其實空氣票居多,如果預估明年“總統”選舉輸贏在十數萬票以內是事實的話,穩住海峽對岸所能所能影響的台商票兩到四萬票,這對輸贏影響就會極大,這也是推測謝長廷私心所要的,加上正在日本觀光、訪問的李登輝藉由斥責陳水扁來修正自己的立場,並推測可能在日本為私下和他習慣以日文交談的謝長廷鋪路,藉此靠攏未來台灣可能的“新主”,謝長廷已經某種程度地廓清台灣外部環境,但這與陳水扁的台獨基調出入極大,陳水扁的“台灣主體意識”或游錫堃用黨機器正在推的“蔡同榮版正常國家決議文”就是試圖要用黨機器來框住謝的路線,謝長廷尚未廓清台灣內部環境,民進黨路線目前的整合確實是還有“扁長情結”的矛盾問題。  

  張俊雄重新出任“行政院長”之後,“奧運聖火”、“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也被民進黨政府再次重提,這事在兩岸雙方應該與大陸政學界希望“在選舉期間不要做出一些挑釁的舉動”具有政治上的對價關係,台灣必須拿出一些東西來交換的,藉此展現“善意”,而眼下最可能、最容易可以做為善意被釋放的具體議題應當是“增加傳統節日兩岸包機的數量”或“包機常態化”。

  但是,六月以來,兩岸在哥斯達黎加斷交、建交問題上,割喉割到斷,台灣嚴重挫敗,預期隨後而來的骨牌效應,還未估算在內,除了前述包機問題會受到擱置,獨派必將操弄此一“悲憤”轉化為刺激泛綠支持者投票率的提升力道,謝長廷躲在“扁長區別對待”的烈日暗影下涼快,馬英九的架構台海和平、民族民主和解路線將會因此而更加晦暗、低沉,設若面對獨派挑戰而又應對失據,還會被打趴在地上爬不起來,選情真是雪上加霜矣!(作者 蘇嘉宏博士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