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濟日報:連番錯誤的工資及補助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9 09:51:47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在資方不滿意,勞方不感謝,學者不認同,及藍綠陣營都不贊成的情形下,民進黨政府仍然宣布基本工資7月1日起調漲9.09%至1萬7,280元;最低時薪採一次到位,調高為每小時95元,調幅達44%。

  在經濟學裡的最適福利政策或行為,是相關雙方在此政策推動後均獲益,福利水準提升;再次等的福利政策是有得有失,但新得的效益大於失,因此可以把部分新得的利益補償給失的人,使後者的福利能夠維持在政策實施前的水準,如此,透過補貼,仍可達到在無人受損下,提升社會福利。 

  社論指出,但顯然此次的最低工資調升政策,並不符上述的最適或次佳政策,而根本只是慷他人之慨、最不須用腦、最差勁的政策。勞委會主委一再強調,最低工資調升受惠的不只是近20萬的產業外勞,還包括141萬邊際勞工云云;但我們都知道,價格干預政策,本就是零合利益的政策,照主計處的估計,此次政策將增加雇主197億的勞動成本,這樣的估算恐怕還算是保守的,因為這並未把可能因工資調漲而歇業的經濟損失及社會問題估算在內。 

  此次勞委會一再強調基本工資十年未調整,為保障弱勢勞工基本生活,因此基本工資有必要調整;但問題是,這樣的理由根本無法獲得雇主的認同;因為這十年來,雇主由於勞健保費用的增加、2001年基本工時從每周48小時調降到42小時,員工已經變相加薪18.57%,2005年實施勞退新制,企業主每個月還要幫員工提撥6%的勞退金,這些林林總總使得員工實質由雇主支付的所得,增加了兩成五以上,比起近十年來物價上漲率不到10%,早已超出了許多。再來就是,外勞基本生活根本與台灣基本工資無關,只跟仲介利益有關;結果勞委會還是堅持掛勾,搞得許多使用外勞的已簽約工程,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莫名其妙增加的成本。 

  另外,基本工資調升,有無可能引發廠商歇業及失業問題呢?當然有可能,否則也不必提出五大配套措施,動用十幾億的就業安定或保險基金補助特定行業,最長以一年為限,以減緩衝擊。這樣的作法,姑且不論有無效果,就算有效,但一年補助期滿後又該怎麼辦?照理說,短期補助乃是因應經濟景氣波動的作法,但工資的調升與景氣不佳是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是長期的現象,後者是短期波動,拿短期策略來因應長期變化,只是延緩問題的出現而已,看來就是把問題拖過明年“總統”大選再說。 

  社論說,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粗糙的政策,得用更多不恰當不合宜的政策來收尾。更糟糕的是,在基本工資調升的協調過程中,許多專家、企業、甚至政府部門裡經濟部或經建會,均提出了比目前版本更合理、衝擊更小的意見,但“行政院”似乎充耳不聞,就是要硬做,殘局大家再來一起擔。牽涉如此廣泛的議題,政府應多去問問所謂邊際勞工及雇主的聲音,不要只採信國營企業的工會幹部的意見;這些國企工會幹部,每月平均領超過基本工資四倍以上的薪資,又不必擔心失業,基本工資調高十倍,他們也不會反對。

  日前,勞委會主委盧天麟還指出,外勞政策將有重大調整,未來園區電子業的外勞核配根本不需要。這真是令人困惑;哪些行業需要外勞,是與台灣整體產業發展規劃有關,怎麼會是勞委會主委獨自裁決呢?希望經建會何美玥主委在兼財經政委後,牽涉到財經發展的勞動議題,也應納入跨部會協調範圍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