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油市場開放近半年 9成民企面臨出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5 10:11:16  


  中評社廣州6月5日電/時下,約九成民營石油企業面臨“出局”的危險,這是否意味著國有、外資、民企“三足鼎立”的中國油氣市場格局將改變? 

  民企揮淚斷臂 

  “對我們廣大弱小的民營企業而言,那個期盼已久的黃金時代並未降臨。油站依然無油可賣,油庫依然無油可儲。再咬牙幹下去,真是死路一條。”上週五,浙江一位從事成品油經營十餘年的民企老闆柳萬生髮出了如此感歎。 

  起名萬生,這位企業家的父母以這種方式預祝其未來。而時下柳萬生遭遇的窘況,恐怕已沒有回天之力了。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從2007年1月1日中國石油市場正式對外開放,屈指數來,至今已過去整整156天。儘管國家商務部為開放市場出臺了兩個管理辦法,但面對如此之高的門檻,多數民營企業望而生畏,無法再次進入。 

  走投無路,惟有斷臂求生。 

  業內一位熱心服務民企的人士披露,一些民企正在私底下操作將資產整體售海外石油巨頭。 

  據瞭解,這些企業經營涉及成品油零售、成品油批發、成品油倉儲,不少擁有油庫、碼頭、鐵路專用線,分佈于福建、上海、成都等地區。而參與此次收購的海外石油巨頭有殼牌、BP、埃克森等。 

  福建有4家民企正在與外商接洽。它們中最大的一家因為正處於與外資秘密談判階段,掌門人不願意對外披露任何細節,更不願意將包括自己企業在內的名字外泄。他只是透露:醞釀“打包外售”是從去年底開始的,而真正下決心是在今年年初。 

  “從2004年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對外開放直至2006年批發市場對外放開,這4家企業經營每況愈下。”上述那位熱心服務民企的人士介紹,“目前,在它們當中,累計虧損最低的不下500萬元、最高的達到2000萬元。” 

  此次出讓資產,這4家民營企業採取了“並聯”方式,先將各自資產放在一起整合。而若分開來“賣”,一是不能夠賣出最好的價錢,二是容易被各個擊破,三是失去談判的優勢籌碼。 

  此次與外資商談出售資產中,上海地區有一家實力不菲的房地產公司。年前,它收購了當地一家成品油企業,資產在上億元,準備待國內石油市場對外開放後大幹一番。可時下的嚴峻態勢,令它始料不及,只有趕緊“割愛”賣掉。 

  那位熱心服務民企的人士,曾參與了此次與外資的“對接”。而在他的籌劃下,成都的一家民企已經將觸角伸到新疆和山東,並已“捆綁”兩家民企預售一家在華完成戰略佈局的石油大鱷。 

  據業內人士的判斷,被“捆綁”的那兩家民企,在新疆的很可能擁有油源,在山東的很可能是地煉。而這家成都民企是經營成品油的批發與零售,由此“打包”形成石油中小遊一個小的產業鏈。 

  目前,這三地民營油氣企業與國際石油巨頭都完成了意向書的簽訂。而真正完成交割,尚需要兩至三個月的時間。據那位熱心服務民企的人士估算,整個交易額將超過1億美元以上。 

  據悉,在退出石油領域後,這些民營企業將轉向目前國內其它行業,有的準備殺入地產業,有的準備投資新農村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