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台北故宮弊案中幾個令人不解的謎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9 09:15:41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很多人搞不懂,一個理應沒有肥水的故宮博物院,怎麼也會爆出弊案疑雲?更多人搞不懂,故宮弊案爭議,早已沸沸揚揚四、五年,為什麼拖到此刻檢調才展開大動作的偵辦?還有很多人反覆揣度檢調此時偵辦的用心,乃至此刻的“政治氣候”,猜想這個案子辦不辦得到已轉任“教育部長”多年的杜正勝?

  不諱言,政黨輪替之後,尤其是這二、三年相繼爆發的工程招標、發包弊端,從金管會、內政部、交通部、國科會,想像不到的機關和政務官,都因捲入弊案而遭到起訴,故宮案的調查若是扯到任內開標、發包的杜正勝,並不會令人意外;特殊的反而是,為什麼這起案子會一拖長達四、五年?而在杜正勝之後擔任院長的石守謙,一問三不知,都還遭到聲押,儘管最後飭回;而案情中被裁准羈押的兩個人,都是杜的心腹。檢調甚至聲請羈押石守謙,為什麼連約談杜正勝都不必?

  故宮正館擴建工程,從開始招標就風風雨雨,甚至廢標三次才決標,過程中廠商各顯神通,透過政經利益拉鋸,可以想見。落選的建築師事務所曾透露,杜正勝任內還問過,“聽說有人介入?”這個問題很有學問,是指另一方的人介入企圖改變?還是這一方的人介入企圖主導?荒謬的是,照落選一方的說法,杜正勝確實對工程爭議有所疑慮,那當年為什麼竟無視公共工程委員會的“指正公函”,重新考慮,照政府工程的正常程序走呢?公共工程委員會的公函雖是應故宮之請,但回函意旨明確,故宮內部一缸子“學文的人”,不了解採購與工程的標準作業流程,可以理解,但既已去函相機關且覆函明確,何以還要再走錯誤的路子呢?這些問題,總要給個說法吧?

  社論指出,這件案子中所有被牽連者,無一不是杜正勝的心腹,前主秘薛飛源搞的是總務,政黨輪替後在“法務部”為了新官陳定南上任而請調參事,但無法律背景,是杜正勝將他帶到故宮;前總務司長王文陸,在杜到了“教育部”之後,跟著轉任“國家圖書館”館長,另外還有一個跟到“國家圖書館”的還有葉張繼。這些被杜正勝拉拔過、或還在拉拔中的文官,如果都因為故宮案而有事,他們的主官,豈可能沒事?又豈可能在他們辦的重大工程中,完全處於狀況外?辦案不辦源頭,案子還能辦得下去嗎?故宮案到底有弊無弊?外人在不完全清楚內情前,也不能妄加斷語,但是,如果檢調偵辦過程中,竟捨了杜正勝這位關鍵性的首長,不論此案偵辦到最後有弊或無弊,全程沒有杜正勝說詞的起訴或不起訴書,都難澄清外界可能的疑慮。

  “行政院長”張俊雄很尷尬,上任十天不到,就為了這麼一個“陳年老弊案”,被媒體追著跑,他只能表態選擇相信杜正勝,但還相當婉轉地說,“他(杜)說自認是清白的。”坦白講,故宮真有弊案,張俊雄也躲不掉,當年,就是張任“行政院長”,竟放任故宮如此瞎搞,公程會也是“行政院”轄下機關,公程會都說不妥的事,張沒吭一句話,讓故宮工程莫名其妙從三億追加到八億。當年,現任“行政院”秘書長、當年追究此案著力最深的陳景峻,對此案來龍去脈、廠商間的恩怨角力,幾可謂無一不知,張俊雄選擇表態前,何妨先問問陳景峻信不信吧?

  正館擴建工程偵辦中,別忘了,還有南院新建工程,落選廠商甚至一狀告到法院索賠八千五百萬,索賠金額遠遠超過繳交的保證金,因而傳出政治獻金的說法,由此推估更難想像得標者,要付出多少工程之外的其他費用?故宮多年沒有重大改建或擴建工程,就是杜正勝接任後,大刀闊斧,要讓老舊故宮展現新風格,這個用心絕對值得肯定,但不能因此就放任工程弊端;只有釐清真相,才能讓當事人擺脫所有外界的不當想像空間,也才能還給故宮一個現代化的新風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