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7載美伊再會談:難成轉機 卻是契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9 09:28:12  


  時隔27年,美國和伊朗兩國的代表又重新坐在了一起。雙方共同探討如何穩定伊拉克局勢等問題。不談恩怨而言他,表明雙方對發展關係還心有疑慮,同時也表明,不論二者願不願意,伊拉克已經成為一條線,把美國和伊朗的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美國和伊朗的會談能在多大程度上促使伊拉克局勢變得穩定?美國同伊朗的關係能在此基礎上得到多大改善?人民日報編輯和駐外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對話。 

  分歧尚存,成果有限 

  編輯: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里安•克羅克28日與伊朗駐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齊米•庫米在巴格達就伊拉克安全局勢問題舉行會談,這是美伊1980年斷交以來最為公開的較高級別的雙邊會談。現在這場引人關注的會談已經結束,這一會談進行得怎樣,輿論有什麼評價? 

  楊俊(人民日報駐敘利亞記者):美國和伊朗雙方代表會談于28日上午10時許在巴格達“綠區”內的總理府開始舉行,一直持續到下午2時30分。美方與會者6人,伊朗方與會者7人。伊拉克政府發言人對記者表示,會談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問題上。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克羅克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方向伊朗陳述了美國所關注的、與伊朗在伊拉克活動有關的幾個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伊朗訓練和武裝了伊拉克武裝組織,並指使他們攻擊伊拉克安全部隊和駐伊聯軍;這些武裝組織所使用的武器均來自伊朗;這些活動的背後有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影子。克羅克透露,伊朗並沒有直接回應美方所提出的這些問題,而是指責駐伊聯軍的存在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佔領,而且沒有給予伊拉克安全部隊充分的訓練。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會談前會見了兩位大使。有報導稱,馬利基在會見中表達了伊拉克的態度。他強調,伊拉克應該是個沒有外國軍隊和自由的國家,伊拉克不應該成為恐怖組織的基地。美國領導的駐伊拉克聯軍幫助伊拉克重建,而伊拉克絕不會被用來作為向鄰國發動進攻的基地。 

  黃培昭(人民日報駐埃及記者):由於美國和伊朗嚴重缺乏互信,又是27年來頭一次舉行這樣的會談,所以阿拉伯輿論和媒體普遍認為會談只不過是“走走過場”,有的甚至說是“鬧著玩”。當然,其中也有分析認為會談“值得肯定”。巴格達政治分析家哈紮姆在接受伊朗“世界電視臺”連線採訪時認為,鑒於眼下複雜的時局以及美伊兩國積怨太深、矛盾根深蒂固的客觀現實,雙方能夠坐下來談,就是“相當不錯的成果”,此次會談的積極意義不亞于一次首腦會談。 

  關鍵問題很難取得突破 

  編輯:儘管會談舉世關注,但此次會談的氛圍並不十分融洽,這表明會談多少有些“先天不足”。這是為什麼呢? 

  孟祥麟(人民日報駐巴基斯坦記者):伊朗目前還沒有對會談的結果發表評論。不過會談尚未開始,伊朗就通過偵破西方間諜網路向美國施加壓力,以期在談判中掌握主動。5月27日,伊朗外交部美洲司司長索博哈尼召見代表美國利益的瑞士駐伊朗大使維蒂,就美國在伊朗境內從事間諜活動提出“強烈”抗議,認為美國的這種行為干涉了伊朗的內政,違背了尊重別國主權的國際準則。伊朗政府為此要求美國作出“必要的解釋”。 

  李學江(人民日報駐美國記者):此間輿論認為,美國與伊朗的大使級會談很難取得突破。首先,美國對伊朗的孤立與對抗政策並沒有改變,布什總統日前表示,美國將致力於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施行新的制裁;與此同時,美國的兩艘航母及9艘戰艦目前還在海灣地區搞演習。美國副總統切尼不久前站在泊於海灣的美國航母上對伊朗的警告還言猶在耳。 

  其次,美國關於會談的立場也難以為伊朗所接受。比如美國代表會談中要消除伊朗在伊拉克的種種負面作用,如提供路邊炸彈、支援什葉派武裝等。 

  對話總能讓雙方受益 

  編輯:在雙方會談開始之前,就有分析認為,對於美國和伊朗來說,對話總比對抗要好,對於今天這樣的會談,美國和伊朗還會有深入進行的意願嗎? 

  李學江:現在看,美國之所以願意坐下來與伊朗談,主要還是因為它在伊拉克陷入了困境。儘管又是換將,又是增兵,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勢與和解進程依然看不到前景,找不到出路。而美國國內民眾反戰情緒持續高漲,來自國會的壓力也不減反增。雖然國會通過的本年度戰爭追加撥款法案未附加撤軍時間表,但國會馬上就要審議從10月1日開始的下一個財政年度戰爭撥款,掌控國會的民主黨表示,非要加入撤軍時間表不可。局勢緊迫,布希總統不得不採納兩黨伊拉克研究小組於去年底提出的與敘利亞、伊朗直接會談,借助多邊外交穩定伊拉克局勢的建議。 

  不過,談一談總能讓雙方受益。國際社會還是樂於見到美國對伊朗的政策調整。不論會談取得什麼成果,塵封27年之久的大門打開一絲縫隙,就已經透出了一縷希望之光。伊朗代表在此次會談中提出建立一個三邊安全機制以商討解決伊拉克安全問題,美國代表就沒有馬上回絕,而是表示將由華盛頓經過研究後,決定是否回應這一建議。 

  孟祥麟:的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於此次談判的級別不高,雙方大使的授權也有限,因此雙方都對這次會談沒有太高的期望。會談尚未展開,美伊官員就紛紛表示,雙方都把摸清對方意圖作為這次會談的重點,僅憑一次會談根本無法解決眾多難題。 

  一位美國官員表示,如果這次會談富有成果,從而表明此類會談是有益的,那麼美方將同意與伊朗舉行下一次會談。伊拉克外長茲巴里28日說,雖然不指望這次會談能夠取得成果,但它是“重要的一步”,有著“歷史性的意義”。伊朗外長穆塔基28日也在德黑蘭表示,“只要美國承認其中東政策的失敗,那麼雙方今後有望繼續舉行會談”。在聯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到期、安理會尚未就新制裁決議達成共識以及美國和伊朗在海灣雙雙軍演、劍拔弩張之際,美伊這次會談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它為緩解危機創造了一個必要的契機。(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