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明年滬指沖六千點 中國成第二大證券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8 07:28:56  



  最後,當股市總市值和社會現金流相對形成4∶6的比例時,才達到亞洲市場的平均水準。屆時可使中國的儲蓄率由73%下降到60%,既可化解銀行危機,又能奠定證券市場的基礎。

  “總體上來看,中國資本市場還在正常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指出,不能單純地看指數,指數存在結構性缺陷。比如,中國的商業銀行還沒有作為投資主體進入資本市場,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吳曉求表示,目前還不能得出信貸資金的大部分都進入資本市場的結論。也就是說,從資金情況來看,看不出資本市場出現多大的問題。

  “股市泡沫論”存爭議

  對於目前中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不僅QFII認為股市泡沫太大,因而唱空;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中國的股市泡沫令人擔憂;甚至就連以往極少評論股市的亞洲首富、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日前也表示,內地股市存在泡沫。更有經濟學家把當前的股市稱為“非理性繁榮”,積極呼籲政府“擠泡沫”。

  “非理性繁榮”的判斷把股市的繁榮界定為兩種:一種是理性的,另一種是非理性的。論者認為,繁榮即股市上漲帶來的景象,是客觀的,它反映了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這種繁榮由於股市自身的原因而脫離了實際,特別是在投資者的想像力被強化的情況下,股市的繁榮失去了節制。

  5月23日,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表示,非常擔心中國股市有一天會出現“大幅縮水”。他的這一警告令人聯想起幾年前的美國股市。

  1995年,美國學者羅伯特•希勒曾與美聯儲召集的專家一起交換關於股市的看法。當時大家一致認為,股市處於特殊階段,應讓投資者注意,這個特殊階段就是股市正進入“非理性繁榮”。兩天后,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發表了股市“非理性繁榮”的演講。當天,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立即下跌,日經指數下降3.2%,德國DAX指數下降4%,英國下降4%,美國道鐘斯前半段交易下降2.3%。

  2000年,羅伯特•希勒向大眾推出一本新書——《非理性繁榮》。該書出版不久,美國股市開始展開深幅下跌行情,從2000年3月初開始,道鐘斯指數在短短幾周之內下跌了近20%,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30%。

  “目前市場最大的風險是可能產生的‘擠泡沫’。”金岩石表示,當前股市最大的風險,不是投資者蜂擁入市的瘋狂,而是政府是否能夠堅定不移走市場化路線。因為,“擠泡沫”必然會使中國經濟再次回到計劃經濟的軌道。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康則指出,貨幣政策手段現在看來作用不大,有時行政調控手段最有效。當前股市的表現把政策調控置於非常尷尬的地步。如果整個市場與政府不是站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而是處於相互博弈的狀態,政府手中的牌比投資者手中的牌要多得多,這是需要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