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耍慣用伎倆 BBC面前大放厥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1:27:23  


利用國際媒體造勢是陳水扁慣用的伎倆,最近他又耐不住寂寞,跳出來做秀。(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國際先驅導報刊載特稿指出,陳水扁非常懂得選擇時機向國際媒體放風,以操縱島內政治議程設置。

  文章說,利用國際媒體造勢是陳水扁慣用的伎倆,或釋放政治氣球,或叫賣自己的政策主張,或大放煙幕彈,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最近他又耐不住寂寞,跳出來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鏡頭前做秀。

  BBC面前大放厥詞

  5月18日,陳水扁在接受BBC採訪時稱,台灣不會在明年“大選”(3月20日)、新領導人就職(5月20日)或北京舉辦奧運會(8月8日)這三個關鍵點上宣佈“獨立”,“因為台灣本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不必再宣佈獨立”。

  文章說,不過,陳水扁的承諾能否當真,尚需拭目以待,畢竟“四不一沒有”的前車之鑒不遠。而且此次他還對BBC表態說,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方案。對於剛剛在世衛大會上第11次“闖關”失敗,他再次叫囂仍將以“台灣”名義擠進世衛組織,“台獨”本質昭然若揭。

  此前,陳水扁也多次面對國際媒體露骨地宣揚“台獨”主張。今年3月1日在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時就聲稱,“非常可能採取更多進一步走向‘獨立’的行動”。

  拿捏時機為己謀利

  文章說,陳水扁非常懂得選擇恰當時機向國際媒體放風,以操縱議程設置,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2003年底,為拉升選舉人氣,陳水扁就對,美國《紐約時報》宣稱,2004年台灣“大選”將同步進行“公投”,呼籲“大陸撤消瞄準台灣的彈道導彈並公開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他還聳人聽聞地將大陸部署導彈形容為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力圖借此賺得美國人的同情。

  而到了選舉前夕,眼看民進黨選情緊繃,為拉攏中間選票,陳水扁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採訪時又大放煙幕彈,稱不排除台灣與大陸統一的可能性,“誰知道這兩個不同的‘國家’今後是否可能成為一個‘國家’?”讓觀察家和媒體都錯愕不已。

   為選舉或島內事務造勢,轉移台灣公眾視線的做法,陳水扁看起來頗懂得拿捏時機。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時,陳水扁接受路透社專訪,表示台灣當然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島內輿論認為陳水扁選擇此時去刺激大陸,顯然是“圍魏救趙”,借機製造話題,轉移公眾對民進黨連串弊案的關注,並推動軍購案在“立法院”通過。

  “翻譯偏差”另有深意

  文章說,陳水扁英文水準令人不敢恭維,所以他在接受國際媒體採訪時都說中文,可是翻譯難免會走樣,鬧出了不少“烏龍”事件。

  早在2000年10月,陳水扁接受德國《明鏡》週刊採訪時,罕見地稱自己以作為“華人”為榮。不料“中央社”在發佈有關消息時,依據英文倒譯回中文,稱陳水扁以作為“中國人”為榮,令外界跌破眼鏡,都不相信這個“台獨”販子會改弦易張。果然,“總統府”旋即發出緊急聲明,澄清此係翻譯錯誤。

  2004年3月,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陳水扁,記者在綜述報道中說,陳表示即使兩岸開戰也要致力於推動台灣建設為“獨立的主權國家”。這番“不惜一戰”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總統府”慌忙出來滅火,稱陳在談話中並未講到戰爭問題。

  有媒體指出,陳水扁其實是在充分利用外國記者對其訪談解讀的“偏差”,傳遞一些似是而非的政治資訊,然後再進行澄清,但實際上已經造成預想的輿論效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