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擬推“主體”教育“先母語、後國語、英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7 09:23:29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蘇貞昌最後一次政院會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草案中將台灣各族群現使用的自然語言,都稱為“國家語言”,並規定民衆使用“國家語言”,不應遭受歧視或限制;外國人及他國移入並取得台籍者,應尊重其使用其語言的權利。 

  此外,院會並聽取“教育部長”杜正勝在會中報告“台灣主體教育推動情形”。報告中指出,為推動“先母語、後國語、再英語”的台灣主體教育政策,將在各縣市增設一至三位鄉土語言指導員,專責宣導鄉土語言政策、研發鄉土教材;另針對閩南語用字不一,教育部預計五月底公布“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並登載在網站,提供各界參考。 

  中國時報報道,在中等教育部分,二零零六學年度高中國文課程,語體文(白話文)已由二十五至四十五%提升到五十至六十%(第一學年六十%、第二學年五十五%、第三學年五十%),也增加區域文學選讀,包括古典、現代、原住民及母語文學,目前刻正修訂“普通高中課程綱要”,研議再提高語體文與台灣文學的比重。 

  在高等教育部分,積極鼓勵大學成立“台灣主體”、“本土教育”相關系所;至於師資培訓部分,教育部指出,“受過鄉土語言進階培訓或通過鄉土語言認證”,列為國中小教師甄試優先進用對象;高中職教師方面,以修習過母語相關學分者擇優錄取。 

  院會聽取教育部報告,並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後,蘇表示,“母語斷、文化滅”,語言是重要的文化資產,任何人的母語都是最美的,任何一種語言也都應該受到重視,而且彼此平等,可惜的是,連聯合國研究報告都指出台灣有些母語瀕臨斷絕,政府要想辦法挽救。結束最後一次院會,蘇貞昌晚間隨即驅車返回故鄉屏東,向黨公職人員及支持者表達感謝,對於鄉親的信任與關愛、不捨與鼓勵,他表示“點滴在心頭”,未來會拿這份支持的力量,為台灣做更多事情。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在“行政院”報告的台灣主體性教育政策,“教育部”官員反應卻十分低調。據悉,此案雖為“教育部”規畫,但沒有非常明確的實施措施,更有許多官員“不知內容”,並未視為重大政策。據了解,昨天也有官員直言,因為“行政院長”蘇貞昌已確定要離職了,目前這個政策是否還要如此實施,或會有變數都很難說,因此無法多說些什麼。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