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數字“0”與印度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5 20:05:37  



  印度人發明的“0”又過了六百多年,到了11世紀,經過阿拉伯商人作中轉,變成了“阿拉伯數字”,才遷移到了西方。

  “0”的孕育時間是如此漫長,被人們接受又是如此費盡周折。顯然,“0”這一符號孕育著人類思想的巨大變革,是人類文化的一次認識飛躍。它必然與當時的印度文化緊密關聯,是印度文化的結晶。

  英國自然史學家李約瑟博士推測到,印度文化中的“虛空”概念是產生“0”的思想基礎。印度人發明的“0”,並不完全等同於作為數字間的空位,而是作為在正數和負數之間的真實存在。“0”不是沒有,而是真真切切的“有”——虛空!這真讓人費解,的確,理解真實存在的“沒有”要比理解填補空位的符號困難得多。

  印度傳統文化認為,宇宙和一切有生命的物類都是由靈魂、地、水、火、風、虛空、得、失、苦、樂、生、死等12個原素構成的。這其中,地、水、風、火是純粹的物質,虛空是其他原素賴以存在的場所,苦、樂、生、死等是獨立的精神原素。各種原素的結合是一種機械的、自然的結合,並受“命定”的支配,在命定中人的意志是無能為力的。

  在印度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宗教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古代印度,印度教和佛教是最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兩大宗教體系。印度文化推崇來世而輕視今生,強調人生的無常和虛空,採用精神上的、虛無的“悟道”,即“有”,來屏棄物質世界對財富的“擁有”,即“無”。

  印度的哲學和宗教是發明零的沃土。印度佛教中常說的“空”(sunya),意味著實體的不實、事物的虛幻。印度文化所說的“空”,既是與“有”相對的,是“有”的否定,但又表示了另一層意思的“有”。通常所說的“色即是空”,指的是現象世界,雖然氣象萬千,但歸根結底仍是因緣的聚散所致,是虛幻不實的,這是它的否定性的一面。但“空”還有肯定性的一面,它意味著理體的空寂明凈,意味著不含任何染污和煩惱。“理體”在這裡是指“心”,指人的精神世界的“擁有”。所謂“萬法唯識”,便是佛教中“空”的另一面含義。這一點,古希臘與西方思想中,就缺乏對“無”或“空”的辨證認識,而只有形而上的理解,沒有就是沒有,沒有就是“空”或“無”。古希臘哲學家和數學家亞裏士多德曾定義說,“空白是一個碰巧沒有物體存在的地方,不僅沒有物體,而且沒有任何東西,包括數字。”

  而在佛教的文化中,“空”不是意味著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禪思中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佛教主張“我空法有”,認為“空”是最高的真理。佛教的《中論頌》中宣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們的認識,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的關係(因緣、緣會),一種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們本身沒有實體性或自性(無自性),所謂“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只有排除了這種因緣關係,亦即破除了執著名相的偏見,才能達到最高的真理──“空”或“中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