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新加坡中國通識課程具前瞻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4 10:37:19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中國通識課程具前瞻性”的社論,指出新加坡初級學院今年起推出“中國通識”的新課程。這個課程深入探討現代中國新貌,涵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各個範疇。目前,修讀這個課程的初院學生每班人數從十多人到二三十人不等,相對于新加坡學生的整體來說,這當然屬于少數。但我們必須指出,這是個具有前瞻性的課程。 

  理由是,在各個範疇上,新加坡非常需要掌握雙語、雙文化,以及現代知識的人才。而面對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而産生的國際影響,越早掌握上述這些優越條件的學生,就業的前景也就越樂觀。 

  社論指出,目前,這個課程分華文、英文兩種教學語言傳習,可說各具意義。英文的課程,即China Studies,可以讓不同母語的各族學生共同修讀。而在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華文的中國通識却也起著特殊作用。顯而易見的是,中國通識要是用華文來念,要記憶30多個省份和直轄市的名稱肯定就事半功倍。 

  換句話說,像中國通識這樣的初院課程,讓我們從小學開始的華文傳習有了一個“現代”的指標。另一方面,從初院到大專,到畢業後進入職場,這樣的課程也將扮演著搭橋鋪路的角色。 

  社論表示,《早報星期天》昨日的一篇新聞特寫,讓我們通過師生們的反應來瞭解這個課程的開辦情形。“不但沒有人逃課,還有人來旁聽”:課程大受歡迎的程度,可說出人意表。同時,來自中國的學生竟然也發現他們“占不到便宜”。因爲課程是站在中國以外,以第三只眼睛來看中國的,新加坡的中國通識課程,采取的是開放的角度和開闊的視野。 

  事實上,中國留學生的“發現”恰恰提醒了我們,新加坡素來的文化優勢在哪里,新加坡地理位置的優越,以及這裏曾經一度是海外華文重鎮的歷史現實。 

  社論指出,中國通識課程的起跑,來自新加坡語文特選中學創辦28年的同一時候,誠然也發人深省。眼下作一回顧,特選學校的設立是具有前瞻性的,特選中學的數目也從原有的九所增加到十所。但這些年來,這個教育體系無疑也經歷了風風雨雨,爭議很多,面對了多年遺留下來的所謂效忠問題,高級華文學生不能融入多元種族社會等質疑。 

  當然,特選學校畢業生的華文程度如何,能不能直追舊華校生,他們的出路是否一帆風順,都不能一概而論。但我們可以肯定,當年如果沒有特選學校的設立,因爲雙語精英的欠缺,新加坡的長期競爭力肯定會受影響。目前,我們只能希望教育政策能夠再加把勁,在文化傳習和現代知識的大方向更上層樓。 

  最近,一位“獵人頭”跨國公司的總裁李曉原。他指出,在大中華區謀求跨國公司區域主管職位,能否掌握雙文化是面試前篩選的第一道門檻,不諳雙語的人幾乎毫無希望。 

  他以過去九年的數據作一比較,指出在大中華區的這個領域中,新加坡人將來不只面對臺灣人、香港人的競爭,也面對中國大陸海歸派精英的回流。此外,在亞洲環境浸泡日久,能說一口流利華語、熟悉華人風俗傳統的“老外”,也會越來越多。 

  這是行家說行話,相信同他一樣具有這方面真知灼見的獵人頭老手,看法也是一致的。對于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來說,母語難不難學、該不該學,這些磨人的“爭議”都是可有可無的。華人有句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要到中國謀職或做生意才臨時抱佛脚,一切都太遲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