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馬英九想贏 先忘掉陳水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1 10:27:06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中時電子報主筆黃創夏今天文章說,最近,他把辦公室的書櫃整理了一下,竟然發現,有關自稱“三一九真相”、“三一九揭秘”、“三一九爆料”……來自各地泛藍支持者主動寄送的“爆料”文件、信函、“線索”……滿滿一櫃子。

  文章說,看到這麼多泛藍群眾鍥而不捨的“追查”三一九槍擊案、這麼主動地“提供”觀點,想要把陳水扁自“總統”寶座拉下來的“熱忱”,雖然頗“尊敬”,他卻有更多無奈地嘆息:“眼光永遠只會回顧,泛藍憑什麼能贏?”

  身為媒體編務部門總其成的工作者的筆者,每天都會接到四、五通,閱聽眾主動打來的電話,想要表達一些看法,也想要“爆一些”料;信件大概每天有三封、厚重的包裹,平均一周有三到四件。這些資料,有綠也有藍、有真也有假、有個人委屈,也有公共事務。

  知道其中最大的差別嗎?扣除許多就事論事的“中性”見解和資訊外,“綠”和“藍”真的大大不同,大致歸結來說,“綠”的講的,九成以上,永遠是“向前看”、“新發生”、“正在發生”、“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藍”的講的,往往都是“向後看”,把一大堆成年老帳持續“翻新”,總是把目光放在那個遙遠的過去。

  並不是說,“三一九槍擊案”應該束之高閣,不要再追查了,這件牽動台灣發展的重大事件,就算百年後,歷史學家也都有興趣找真相,發展新的詮釋。

  但同樣是“三一九槍擊案”,在我的資料櫃中檢視,“綠”和“藍”的出發角度真的很不同,例如,從口吻和背景上,約略可歸納是“綠”的資料,他們會從“陳義雄”的疑點中,指出,這種“推到無法辯解之人”的檢調疑雲,可能還有哪些、哪些;對於“李泰安”案,還會來函的“綠”之人,也會寄望《新新聞》應本於司法正義和人權維護角度上,對於那位要求法醫改檢驗報告的高碧霞檢察官,必需追究與譴責。這些好意見,常常成為《新新聞》找題材的參考。

  至於「藍」的,總是想要回顧二○○四年的那一天,有一大堆工程力學、彈道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方程式的推算,就是想要證明阿扁中槍是“假”的;也有繪聲繪影,彷彿身歷其境的“秘辛”,似乎“檢舉者”就在當場;更有“現代推背圖”,把陳哲男、邱義仁的日後仕途發展,以“內插法”和“演繹法”,就此“推論”必有問題……結論當然就是陳水扁的“總統”寶座是假的,希望把阿扁立刻拉下台。

  就這樣三年了,陳水扁依然在位,這些泛藍“熱心者”也依然窮經皓首,努力在找“下一個”陳水扁該滾蛋的理由。

  對於這種態度,筆者表示尊敬他們,如果三一九真有問題,哪一天水落石出,就算是當事人都白髮蒼蒼,都該全民追訴。但要是這種態度,竟是泛藍的“主流”態度,那麼,已經可以預判:馬英九不用玩了,二○○八年,馬英九不可能會選贏!

  為什麼?因為,這是一種“對阿扁有恨”的“仇恨與負面”態度,但卻無法展現出對臺灣有愛之“激勵與正面”的態度,除了“自己人”相擁取暖外,又怎麼可能感動更多的人,說服更多的人,臺灣可以再交給泛藍?

  陳水扁已經是個“過去式”了,泛藍再怎麼“恨”陳水扁,也都將失去聚焦的目標,怎麼可能還有號召力,讓更多的選民放心把票投下去。

  一個以特定人為存在目地的政黨,不可能永存的,也不可能壯大的,更不可能獲得更多數的選民願意信賴與支持。還記得“大地一聲雷”的新黨嗎?雖然這個黨成立時,號稱是站在改革這一方,但所言、所行,總讓人認知是“針對李登輝”,果不其然,隨著李登輝任滿了,新黨也已經凋零,淪為依附在國民黨羽翼下的小派系了。

  更何況,在綠的陣營中,謝長廷已經出線了,即將代表民進黨角逐二○○八了。知道這是什麼意義嗎?一位相熟多年,在民進黨內擔任頗有位階職務的朋友是這樣說的:“謝長廷一出線,在綠的眼中,就已經是‘政權輪替’了,陳水扁已經是‘過去式’了,接下來,大家思考的是如何重新洗牌,怎樣在‘扁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機會中,占一座山頭,割一塊地盤。”

  從這角度看,對於敗選後,立刻推動“中正紀念堂正名”的蘇貞昌,立刻堅持要推動“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游錫堃,他們的目地將更可以理解了,就是繼續抓深綠板塊,以作為將來和謝長廷“討價還價”的本錢,例如,“副總統”職務、“行政院長”寶座、子弟兵的政治位置安排等等。

  反看國民黨,還是只在馬、王的問題歹戲拖棚,一大堆人,天天都只在想有沒有什麼“官邸秘帳”還未揭露、“三一九真相”的第幾萬號版本、當然也還要繼續追罵馬英九在凱道、紅衫軍之戰的態度、也要罵一罵連戰、馬英九對宋楚瑜“不公”,或是罵罵宋楚瑜是“宋叛”……

  這些也許都有道理,但在一個核心上就是徹徹底底的沒道理:追究這些,台灣會更好嗎?人民會因此就有新的願景和希望嗎?

  罵阿扁、罵民進黨、都是泛藍的基本權利,但是,光在罵,只有恨,沒有愛,台灣人民憑什麼要信任國民黨與馬英九?

  如果理由只是“換人做做看”,馬英九一定輸,數十年了,“換人做做看”一直是選舉時不缺席的口號,結果換了多少縣市長、多少政務官,甚至是“總統”,台灣老百姓都不是笨蛋,還會這麼一廂情願地認為:換了馬英九,台灣就會好?

  當然會有一些人是這樣在信仰,卻絕不會是多數人。

  如果,泛藍還是繼續活在陳水扁的烏雲中,不知道探頭看看民進黨的“謝時代”正在開啟,馬英九,不可能會在二○○八年獲勝。

  一個連真正的對手都不知道該面對的陣營,去研究他,去布局對壘他,怎麼可能打勝仗呢?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