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死亡交叉:台灣競爭力被大陸追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1 09:11:54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競爭力排名,台灣今年被中國大陸追過;用選舉術語來說,這堪稱是兩岸競爭的一次“死亡交叉”。

  兩年前台灣競爭力還領先對岸廿一名,短短時間卻變成反而落後三名。這個向下沉淪的故事,豈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

  這次“豬羊變色”,發生在民進黨內氣氛一面倒向深綠、行政院把“正名運動”推得如火如荼,連意識形態“鐵衛”的新潮流系都被扣上紅帽子之際,當然不只是巧合。簡單地說,當追求“台灣主體性”的手段下降到如此形式主義的地步,台灣的情勢之每下愈況也就不言可喻了。只會買空賣空的政府,怎可能增進台灣競爭力?眼中又哪有競爭力?

  誰偷走了台灣的競爭力?是出走的還是沒出走的台商?是十年未調基本工資的勞工?是頻頻登陸訪問的在野黨?還是嘴裡愛台灣、行動害台灣的民進黨政府?

  社論指出,最該深切檢討此事的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卻提出了一個最滑稽的藉口:台灣競爭力沒有退步,而是中國進步太快。這是空洞的實話,也是無趣的謊言。競爭力本來就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不進則退;一個知恥而有反省力的政務官該問的是:為什麼人家快速前進,而我們卻在原地踏步?何美玥卻把問題全推給紅衫軍和力霸,把政府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台灣競爭力下降,當然不是從去年才開始,惡兆甚至不是從陳水扁執政後才出現的。十年前當李登輝開始搞“戒急用忍”,以政治掛帥來限囿經濟的自由思維,維持台灣競爭力強健所需的鈣質就一再流失;這次的死亡交叉,只是說明我們“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罷了。

  若加以區分,台灣近十年競爭力的衰減,又呈現兩個不同階段。在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時期,由於尚能維持一個相對專業、有效的行政體系,這多少舒緩了政治對經濟的欺壓。但到了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時代,由於自由化、制度化的信仰逐漸消磨,再加上“內閣”政務官的頻繁更迭以及政府用人但問親疏而不顧專業,政治對經濟的侵犯愈發肆無忌憚,企業發展的經脈也愈見阻塞。

  社論說,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政府效能低落腐蝕台灣競爭力,所幸民間的勤奮靈活,尚可稍加彌補。但今年的洛桑報告,一向表現優越的台灣“企業效能”竟也出現罕見的下滑;僵化的政府,造成企業經營的困頓,這不能不說是嚴重警訊。包括社會凝聚力、政治穩定度、政策一致性、司法獨立等排名都跌到五十名附近,財政健全則降至倒數幾名;這些,不全是執政黨對台灣競爭力輸人又輸陣的“貢獻”?

  洛桑管理學院院長羅潤知(Peter Lorange)不久前來台訪問時說,中國大陸的“政府效能”表現優於台灣,他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北京政府非常務實,且運作迅速。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如今變成世界最大資本主義國家的首席債權人,此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祕訣當然不僅在於“務實”,更在於主政者能積極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優勢。

  社論指出,反觀台灣,我們原本有更優異的發展條件,有更優秀的人民和相對均富的社會結構,但執政者卻不知道要把台灣帶向何方。執政黨把“愛台灣”喊得震天價響,卻無法為台灣開拓空間和能量,反而在囿限人民的心智,壓制企業的發展自由,浪費台灣既有的優勢。

  台灣人民半個多世紀打拚締造的競爭力長城,短短幾年即遭攻破,這個死亡交叉,來得比想像還快。也就是說,兩岸的龜兔賽跑,我們領先了六十年,如今不過打了一個盹,醒來即已勝負易位。

  台灣的競爭力比賽原不容有片刻偷懶,又豈容我們大夢不醒?台灣不是被“唱衰”的,台灣是被一個坐井觀天的政府“做衰”的。

  兩岸競爭力通過死亡交叉的消息恰好在中正紀念堂改名這天傳出,這是一個奇特的徵兆;因病態民主而失去的競爭力,正是“民主紀念館”首件應陳列的紀念物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