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談中國人口規模被印度超越的憂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9 12:48:58  


聯合國報告指印度人口將在2030年前超過中國。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中國新聞週刊》刊登旅美學者薛湧的文章說,我們迄今為止的經濟發展,依賴的全是看似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說得直白些,我們是靠原料吃飯,只不過這種原料是人而已。然而,這種原料的供應,會不斷減少

  19世紀末,面對西方列強的侵奪,李鴻章感歎中國碰上了“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其實,21世紀的中國,也將同樣碰到“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只是這一變局沒有19世紀時來得那麼戲劇性,也更容易被忽視——這就是中國的人口。

  文章說,自古以來,中國基本上保持著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地位。惟一可能的例外,大概就是羅馬帝國盛期的西元12世紀。而這一地位真正的改變,將出現在本世紀。根據人口學家們的預計,在2040年左右,印度的人口將達15億,超過中國。

  這一前景,當然說明了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就。中印同屬人口負擔過重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顯然比印度更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長。最近四分之一世紀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超過印度,除了經濟改革上領先一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中國正享受著計劃生育所帶來的“人口紅利”:如今中國的勞動人口,大多數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人口高峰中出生的,數量充足。而隨後計劃生育展開,抑制了出生率,使現在被撫養人口的比例偏低,等於降低了廣義上的勞動力成本,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負擔。不過,當中國從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人口第一大國的位置上走下來時,其國際地位和經濟競爭力是否會受影響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看看人口規模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13世紀末,當馬可•波羅進行他傳說中的中國之旅時,歐洲正經歷著商業革命,並且馬上要跨入文藝復興。他的故鄉威尼斯已經形成一個商業貿易帝國。歐洲在商業貿易乃至支持經濟增長的制度建設上開始領先於世。但是,在馬可•波羅筆下,中國簡直就是個遍地是金子的天堂!他的誇張描述,激勵了哥倫布取道西線到東方尋寶的野心,最後意外地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文章指出,為什麼中國會如此令歐洲震驚?我們不排除當時中國的人均GDP略為領先的可能。但是,中國的人口總數,無疑使中國的經濟總量遠遠高於歐洲。明清時代,世界的白銀滾滾流入中國,購買中國產品。根據世界經濟史學家Angus Maddison估計,一直到工業革命初期,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一位置到19世紀末才被美國取代。

  如今中國以人均GDP算,還排在世界百名之外,是個地道的窮國。但因為人口的原因,經濟總量馬上將超過德國,僅居美日之後而成為世界第三。中國也因此有了大國的稱號。這一規模經濟的優勢,就像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一樣,彌補了我們在生活水準(或人均GDP)上的弱勢,使我們有了似乎是取之不盡的供應世界的能力。

  但是,當人口規模被人超過後,這一局面就會改變。這裏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人口上取代我們成為第一的印度。中國和印度同為崛起大國。印度經濟改革起步雖晚,但後勁十足,最近在GDP的增長速度上已經逼近中國。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明顯比印度昂貴。未來二三十年,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總量的增長放緩、停止,甚至可能下降,被撫養人口的負擔加重。這就進一步使勞動力的成本和價格上升。

  文章表示,與此同時,印度人口持續增長,勞動力不斷擴大,人口相對年輕。預計到2025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3%~14%左右,印度則僅為8%上下。可見,印度的勞動力總量,將先於其人口總量超過中國。當印度在勞動力數量上逼近乃至超過中國、並且價格明顯低廉的時候,當印度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經濟政策更加優惠的時候,印度就從我們手裏奪走了供應世界的能力。

  丟掉製造業的優勢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適時地進行產業升級,使經濟白領化,朝高端發展。但是,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輸給了印度。印度的服務業已經領先了我們,成為“世界辦公室”;印度也產生了幾家世界級的企業。而我們迄今為止的經濟發展,依賴的全是看似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這就像是中東國家依賴開採便宜的石油一樣。說得直白些,我們是靠原料吃飯,只不過這種原料是人而已。而這種原料的供應,會不斷減少。當印度的製造業能夠大批量地向世界提供更廉價的產品時,沃爾瑪這樣的買主還會來中國嗎?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