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測:中國央行二三季度或加息3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5 17:28:46  


  中評社廣州4月25日電/3.3%的CPI(居民消費價格)增速,已超越央行調控底線,新一輪宏觀調控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全球頂級投行高盛日前則拋出驚人預測——在接下來的兩個季度中,央行有可能完成三次加息。

  據北京晨報報道,高盛在報告中指出,加息等市場手段將成為新一輪宏調的主要基調。高盛還同時改變了此前“加息一次”的保守看法,“今年二、三季度,政府可能三次調高存貸款利率,每次幅度為27個基點,下次利率調整很可能就在近期發生。” 

  在今年一季度的各項經濟指標中,金融指標普遍處於高位,其中長期低迷的物價指數在3月份突然提速,超出了央行的警戒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在高盛的報告中被充分放大。該報告認為,“加劇了政府出臺政策調控措施的風險”的主要指標有:“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貸款和投資的加速增長”以及“過度繁榮的國內股市”。

  高盛最後表示,如果今年二季度貸款增長加快,央行可能加大通過行政措施來抑制放貸的力度,如對商業銀行加強“道義勸告”、向指定銀行發行央行定向票據等。實際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上周就多次公開強調,“中國經濟正在面臨過熱風險”,而各個職能部門會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採取微量、小步、頻調的宏觀調控措施。

  另據報道,商務部政策研究室負責人柴海濤22日表示,要緩解中國貿易順差過大的矛盾,積極促進貿易平衡,必須增加進口,並積極支持企業進行對外投資合作。他提出,可以借鑒日本和德國的經驗,通過資本項目的逆差,使國際收支達到總體平衡。 

  柴海濤介紹說,中國今年一季度的貿易順差仍在高位運行,預計4月份基本上恢復了出口仍然比較高速的增長態勢。他說,2004年以前,中國的貿易順差都排名世界前十位之後,2005年則躍居世界第四,2006年成為世界第二,“今年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第一。” 

  柴海濤提出,貿易順差過大的緊迫矛盾必須解決或緩解,貿易政策也應該做相應調整。

  柴海濤指出,要增加進口,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以及功能技術的進口。

  柴海濤還表示,要積極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從國際經驗來看,貿易順差可以通過資本項目的逆差,使得國際收支達到總體上的平衡。例如日本和德國的經驗,“他們的辦法就是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或者是證券投資、對外貸款等方式抵消貿易上的順差。日本和德國的貿易順差與資本項目的逆差合併計算,整個國際收支就是平衡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