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高寒山地演練 新型系統精確檢驗保障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4 14:57:48  


解放軍新型坦克彈無虛發。(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解放軍報報道,祁連山麓,煙塵滾滾。陽春時節,記者在蘭州軍區某高寒山地訓練場看到,某師裝備部門利用裝備保障新型評估系統對所屬團隊裝備保障能力實施全要素、全過程的靜態和動態評估。

  現場觀摩演練的專家對評估相關參數分析後認為,由蘭州軍區裝備部門研發的新型評估體系,設計科學、操作規範、結論準確,真實地反映了該師裝備保障整體能力水準。

  成功運用這一評估系統,對查找裝備訓練問題,探索裝備訓練規律,加速提升資訊化條件下的我陸軍裝備作戰保障能力將產生深遠影響。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從主觀到客觀,從粗放到精細,從經驗到科學,這標誌著我陸軍裝備保障能力評估告別了憑經驗、靠感覺的傳統模式,步入到數位化的新階段”。

  鍵盤聲聲,資訊頻傳。師指揮所裏,人來人往,一片繁忙。站在巨幅的評估流程圖前,記者感到有點眼花繚亂。該評估系統是依據我軍裝備法規制度和標準構建,設“千分制”標準,按靜態400分和動態600分模式來評估達標狀況。

  靜態重點評“要素”,變年終考核為經常性評估。他們圍繞未來一體化作戰對裝備保障能力各要素的需求,按各要素在實戰條件下部隊保障能力所占的比例,細化了裝備管理、裝備修理、彈藥保障、器材保障等38個具體評估要素。

  動態重點評“能力”,變單項考核為整體評估。他們以形成實戰保障能力為目的,按照應急作戰準備、遠端機動、作戰部署和作戰實施4個進程,分為指揮控制能力、機動能力、戰場搶修能力、供應保障能力、勤務保障能力等19個具體動態評估專案。

  在某紅軍團考評現場,記者看到考評組採取“聽、考、問、查、拉”等方法,對裝備日常管理、裝備完好率、野戰搶救搶修搶供等內容,嚴格按評估標準打分。同時,運用裝備資訊管理網路和視頻監控系統等手段,對全團戰備、訓練、執勤、施工的裝備保障工作進行即時跟蹤考評。隨後,考評人員運用評估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匯總,得出最終結果。“考評資料客觀公正,讓大家口服心服。”該團裝備處處長趙學勤對記者說。

  考評結果顯示該團成績為“達標”,同時,紅色游標在“裝備人才滿編率”、“雷達、光學等小專業工種訓練”、“野戰裝備有效偽裝防護”等失分的項目上不斷閃爍,這是表明該團的弱項需要引起注意。據此評估結果,該團及時研究相應對策,組織部隊對小專業工種進行強化補差訓練,裝備機關帶領修理分隊實施野戰裝備偽裝防護演練,切實提高部隊裝備綜合保障能力。

  相關鏈結:蘭州軍區裝備部 趙榮山

  裝備保障能力評估是依據戰鬥力標準,對部隊裝備建設水準的整體評價和遂行任務能力的綜合估量活動,是和平時期核對總和衡量部隊實戰保障能力的主要手段。

  目前,外軍重視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確立裝備保障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定性指標是各項指標的基礎,用以客觀描述完成科目的要素和實際水準。定量指標是完成科目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通常用百分比和時間來表示。

  為提高裝備保障評估能力,保證對各種資料進行公正分析和專業評判,外軍通用做法是抽調各方面的專家組成多個專項評估小組。比如,美軍在聯合演練中就由聯合部隊司令部、聯合作戰中心、聯合作戰試驗中心等機構的專家組成多個專項評估小組,從機制上保證了評估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