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欽 自相矛盾的改革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4 09:23:52  


葉利欽是出名的人來瘋,一九九六年六月十日在洛斯托夫的搖滾音樂會上競選總連任時勁歌熱舞。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聯合報編譯報道,葉利欽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在蘇共執政時期,因為矢言對抗貪瀆而聲望竄升,卻在主政九年期間,無力或不願意阻止國家財產迅速落入私人手中,讓許多俄國人恨之入骨。

  他堅決捍衛新聞自由,卻又擅長操縱媒體。他讓共產蘇聯解體,讓東歐各國趁勢民主化,俄國卻在他主政下和民主漸行漸遠。他主政期間不斷攬權,卻在一九九九年底的新年演說中,戲劇化地交出全部權力。他的市場經濟改革造就了俄國大批鉅富,但在他執政期間,俄國國民平均所得卻大跌七成五。

  葉利欽一九三一年生於烏拉山葉卡特林堡附近的農家,及長成為建築工程師,加入蘇共後,一九九一年當選首屆俄國民選總統,同年八月號召民主人士對抗部分將領與官僚密謀的政變,並親自站在一輛戰車上,十二月廿五日主導前蘇聯的和平解體,聲望達於極點。

  他一九九六年尋求連任時,因為可能敗在一名共產黨挑戰者的手下而不敢大意,在選戰進入倒數最後幾星期時勤於跑步鍛鍊。這次考驗使原本病態流露無遺的葉利欽脫胎換骨。然而他並不是貫徹始終的改革者,對日常政務不夠投入,而且經常諉過於部屬,長期酗酒甚至影響他的執政能力。

  葉利欽曾以團結全國為由,以武力解決政爭,以致個人累積的民主形象毀於一旦。一九九三年十月,他出動戰車及部隊驅散占領國會大廈的強硬群眾,翌年十二月揮師掃蕩車臣的分離主義游擊隊,結果造成數萬人死亡,並埋下俄軍一九九六年年底倉皇撤離的伏筆。這場戰事並未解決任何問題;一九九九年秋,戰火復熾。

  主政後期的葉利欽舊疾纏身,似乎經常無法掌握最新狀況。他定期前往莫斯科郊區的鄉間宅邸休養,經常離開克宮數日,一度長達數星期。國家面對接踵而至的危機時,身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葉利欽卻越來越難見人影。

  出任總統之初的葉利欽迭有驚人之作。他奠定民主的基礎,保障言論自由與私人財產,確立多黨選舉制,開放對外貿易及旅遊,推動自由市場改革,造就民間企業,並開放外資。在外交方面,他保障前蘇聯衛星國的獨立地位,督責裁軍,並與西方領袖培養良好關係。另一面的葉利欽則擅於權謀,權力慾甚強,曾經多次解散內閣,對實際的民生、社會問題視若無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