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槍支氾濫 美國社會切膚之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7 16:08:08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美國僑報刊文指出,4月16日,佛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血案吸引了全美國的目光。槍聲和血跡使人們對美國社會槍支氾濫,以及由此引致的層出不窮的兇殺暴力案件痛心疾首。痛心之餘,有識之士不禁要問:槍支氾濫既然是美國社會的切膚之痛,槍支管制為什麼在美國就行不通。

  校園槍聲再掀武器管制爭議

  發生在佛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內的槍擊命案,再次激起了人們對槍械類武器管制的爭議,一個連帶的問題也同時引起社會的關注,那就是為什麼這類血腥的場面近年來多發生在校園?

  據路透社發自亞特蘭大的消息,槍手雖已被擊斃,但其身份以及做案動機尚不得知。只有一點已經確定,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一起校園槍擊血案。

  發生槍擊案之後,佛吉尼亞大學立即加強了安全警衛措施,同時也引發了新一波對槍械類武器管制的爭議。從心理學角度,人們同時也關心促使年輕人產生心理壓力、精神頹廢、行為暴力的原因,正如英國作家萊昂內爾•施裏弗(Lionel Shriver)在2003年以校園慘案為題所著《我們有必要談談凱文》一書中提到的內容。

  艾默里醫學院心理學教授納丁•卡斯羅(Nadine Kaslow)說,校園內的行兇槍手,有的時候他們的動機源於對校園或校園內的人的一種怨恨。他們有的時候是處於精神病態之中的。這與他們受到外來實際的或虛擬的傷害時所作出的反應是一致的,總想以種種方式報復。

  卡斯羅教授說:“我不想用‘崩潰’一詞來形容,但這些人有的時候確實已經觸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們正常心態的人都會認為他們的這種報復行為是不應該發生的。” 

  卡斯羅教授說,媒體在熱炒這類新聞時,有仿效科隆比納(Columbine)的思路,即犯下滔天大罪以達到被某些人注意的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美國會發生這麼多的校園槍擊血案,而在歐洲卻鮮有發生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