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與連戰追本溯源:台閩豫千年前是一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7 08:58:00  


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6日下午會見了到訪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新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中原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文化,也是台灣的‘根文化’。在河洛兒女南遷及赴台的過程中,河洛文化也深深地紮根于閩南和台灣。這種祖根文化,在維繫海峽兩岸同胞親情鄉誼和民族感情上成為重要的精神紐帶,在民族認同、民族復興中一直髮揮著巨大的作用。”今天下午,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在會見到訪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表示。

  中新網報道,他說,河南與台灣在歷史上有著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緊密聯繫,據估算,全台灣人中漢族佔百分之九十八,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由福建去台灣的“河洛人”。而台灣的“河洛郎”,是歷史上三次大遷徙中由河南經福建再到台灣的。第一次是西晉“永嘉之亂”。中原陳、林、黃、鄭等八姓舉族遷入閩越。第二次是唐高宗年間,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率兵入閩平亂。這次人口遷徙對台灣的影響最大,一九五三年台灣官方的戶籍統計,每五戶台灣居民中有四戶先民來自“光州固始”。第三次是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兄弟響應黃巢起義,由河南固始起兵,進入福建。這三次遷徙到福建的中原“河洛郎”,部分又從閩南渡海到了台灣。

  “台灣有名諺語叫‘陳林半天下,黃州排滿街’,這‘陳林黃鄭’四大姓追本溯源,根都在河南。有人曾形象地說,台灣之根五百年前在福建,一千年前在河南,台、閩、豫一千年前是一家。”徐光春說。

  他表示,由於人緣文緣的密切關係,河南與台灣的交流歷來頻繁,特別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來中原旅遊觀光、問祖尋根,兩地文化經濟交流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僅去年一年,全省共接待台灣來豫交流團組六十三個、兩千三百四十多人次;全省辦理赴臺交流項目九十七項,六百零七人次赴臺交流。

  “河南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投資機遇好,投資環境好,投資前景好;台灣有資金、技術和管理人才,兩地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擴大交流與合作可謂正逢其時,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我們真誠希望豫臺雙方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交流合作的基礎和優勢,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進一步推動經貿、文化、旅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我們真誠希望有更多的臺商到河南投資興業,在發展中實現互利共贏;我們真誠希望有更多的臺胞來河南尋根謁祖、旅遊觀光,在交往中增加了解,在交流中增進友誼,共同開創豫臺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徐光春說。

  據了解,“河洛”中的“河”,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洛”指黃河中段的一條支流——洛水。“河洛”在狹義上指連主席將要去的洛陽一帶,從廣義上講是指中原地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