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善家捐贈與財富比例超蓋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4 07:16:08  


  中評社溫哥華4月13日電/ 胡潤百富4月11號發佈2007年慈善排行榜,連續第二年名列榜首的是出生在湖南的港商余彭年。他從2003年至今已經捐出20億元人民幣。不過有關人士認為,中國的慈善文化仍然有待大力培植才能得以壯大發展。 

  據VOA News報道,在這個或許比胡潤財富榜更值得社會關注的慈善榜上,名列第二的是朱孟依,從第三到第十名的依次是牛根生、黃如論、楊瀾夫婦、陳德勳、李書福、段永平、黃怒波和楊休。胡潤慈善榜上的100名慈善家從2003年以來一共捐贈了95億元人民幣。 

  *改善財富形象* 

  胡潤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從1999年開始發佈中國富豪榜。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富豪為富不仁,只是為了自己掙錢,缺乏社會責任感。因此他決定從2003年開始設立慈善榜,向社會表明,中國的企業家近年來逐漸形成一種認識,那就是從事慈善事業是回饋社會的一種途徑,投身公益事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胡潤說:“中國的企業家突然開始大手筆捐贈,我認為這可以有效改善財富的形像。我覺得他們從事慈善事業的動力是,他們在獲得大量財富後認識到,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天三餐和一張床,這輩子也花不完掙到手的錢。他們感到從事慈善事業使得他們獲得成功感、滿足感,就像余彭年那樣。”胡潤百富中國慈善家排行榜2007年名列榜首的余彭年和牛根生等人堪稱世界最慷慨捐贈人,因為他們捐出的幾乎是他們全部的財富,捐贈數額佔個人財富的比例高過美國著名慈善家比爾.蓋茨和巴菲特。 

  *三種捐贈方式* 

  胡潤說,中國的慈善家一般通過三種方式捐贈,一是直接跟當地政府聯繫,比如蓋學校;二是捐給慈善組織;三是建立自己的基金會,支援自己的慈善項目。捐助的項目大多數是教育事業,隨後是健康保健、扶貧等。胡潤說,這些最慷慨的慈善家往往也是最精明的生意人,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裏學會了如何讓他們捐贈的金錢發揮更大效用。 

  胡潤說:“他們在犯了一些錯誤之後很快調整。現在中國的慈善家在捐贈方面有些人相當有創造性,比如吉利集團總裁李書福,他去年拿出5千萬元捐贈給貧困學生上大學,可是發現很多錢被浪費掉了,甚至用在一些並不貧困的學生身上。於是李書福跟地方政府達成夥伴關係,直接挑選並資助那些真正貧困的學生。” 

  北京富平發展學院是一所致力於扶助貧困農民子女受教育的民間公益機構。校長沈東曙對美國之音說,千千萬萬的普通中國百姓也在參與慈善事業,因為從先秦至今,不論是從儒家傳統,道德教育還是社會制度安排,中國社會都有著豐富的慈善傳統,比如辦義學、災年開倉放糧等。老百姓看到一些媒體報導後,會立即捐贈。 

  *有時捐贈效果未必好* 

  但是沈東曙認為,普通百姓缺乏富豪的財力資源去跟蹤他們的捐助,結果往往造成捐贈效果不好。他說:“一個人患了白血病,或者另外一個人家裏孩子上不起學,或者另外一個殘疾人怎麼艱苦,大家還是會捐錢的。但一捐錢效果並不好,這個人突然從一文不名變成富翁了。中國人喜歡直接捐助,缺乏可靠的仲介或者是一個可靠的執行組織去幫助他們完成有效率的善舉。”沈東曙認為,中國民間組織的公信力和執行能力都不夠。他說,中國政府應當改變針對民間組織的思路--因為擔心出問題,所以就儘量少成立。他說,中國政府應當放低民間組織成立的門檻,與此同時加強制度、法律、輿論與捐贈方的多方監管,從而提高中國民間組織的競爭力、公信力和透明度,讓捐贈者放心,讓受贈者得實惠。 

  *稅法不優惠捐贈* 

  沈東曙與胡潤的觀點一致,也認為中國有必要改善目前的稅法,提高捐贈動力。沈東曙說,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對捐贈部份沒有減免優惠。另據報導,法律規定企業只能向5家被指定的慈善機構捐贈才能獲得稅務減免。企業的每一筆捐贈都意味著地方財政的減少,這些都不利於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緊隨胡潤百富的中國慈善榜,中國民政部等5個部委將於4月26號發行一個官方的中國慈善排行榜。中國官方媒體報導,2006年中國整體捐贈大幅提高,年度超過10億元的捐贈近10筆。但是中華慈善總會統計顯示,中國慈善文化行動仍然缺失。中國大陸富豪擁有社會財富80%以上,可他們的捐出佔整個社會捐贈的不到15%。一些較年輕的著名中國企業家被批評不關心慈善事業。弘揚中國慈善文化恐怕不是單靠胡潤百富或者中國民政部每年發行幾個慈善家排行榜就能推動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