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防部決定 圓錘導彈試射次數增至15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1 14:01:33  


俄羅斯圓錘潛射導彈發射試驗。(資料圖)
  今年,俄羅斯“圓錘”潛射戰略導彈將要接受艱難的生存考驗。“圓錘”是俄海軍專為“北風之神”級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研發的主要艇載武器。按計劃,首艘“北風之神”將於2008年服役,到2010年,列編俄海軍的“北風之神”將達到3艘。然而,“圓錘”在2006年的3次試射都沒有成功,這有可能導致“北風之神”陷於有艇無彈的局面。

  於是,國際上有評論家據此對俄羅斯的二次核打擊能力悲觀起來,更有人質疑俄羅斯的尖端技術,甚至認為俄“戰略核威懾能力衰退”,俄海基核力量很可能在今後數年內下降到與英、法等國相當的水準。“圓錘”是種什麼樣導彈?它真的不行了嗎? 

  “圓錘”有望成為俄戰略核力量的基石 

  1998年,著名的“白楊”-M戰略導彈的總設計師尤裏•索洛莫諾夫又接受一項重大任務,出任一種新型潛射彈道導彈的總設計師。這對索洛莫諾夫是個很大挑戰,因為他之前從未參與過研製潛射導彈的工作。俄國防部所以把這項任務交給索洛莫諾夫及他任所長的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主要是考慮到他們研製的“白楊”-M彈道導彈獲得極大成功,技術和經驗豐厚。尤裏•索洛莫諾夫又提出新潛射彈道導彈與“白楊”-M的零部件70%可通用,這自然會節約研製成本和之後的使用維修成本。 

  索洛莫諾夫研製團隊宣稱用8年時間造出新型潛射彈道導彈。新導彈被命名為“圓錘”(Bulava,音譯布來瓦),北約編號SS-N-30。“圓錘”與“白楊”-M雖有技術聯繫,但它不是後者的複製或縮小。由於潛射和陸基的不同技術要求,它們分屬於兩種不同的武器系統,因而在索洛莫諾夫面前難題迭生。不過,他的研製團隊攻關勁頭十足,研製進展順利。“圓錘”設計方案在2000年通過驗證,2004年進入原型彈模擬試驗階段。

  2005年9月27日,“德米特裏•東斯科伊”號核潛艇在水面上試射“圓錘”的原型彈於升空後爆炸,但當年12月21日,“圓錘”第二次試射取得了成功。那是由“德米特裏•東斯科伊”號核潛艇水下移動發射的,“圓錘”飛行了約6000公里後命中位於遠東勘察加半島試驗靶場的目標。“圓錘”最少可攜帶10個分導式核彈頭,射程8000公里。一艘“北風之神”核潛艇可以攜帶12枚“圓錘”。當時的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稱,此次試射表明俄羅斯設計與研製該型導彈的決策是正確的。俄總統普京也對參與此次試驗的有關人員表示了熱烈祝賀。 

  “圓錘”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的研製成功將使俄羅斯的戰略核打擊力量大大增強。它克服了“白楊”-M導彈在發射的初始階段易被美國衛星探測並遭受打擊的缺陷,可以在大洋的任何位置隱蔽發射,顯現出很強的突破能力,增加了俄二次核打擊的戰略威懾力。“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和“圓錘”將成為俄海軍戰略核力量的基石。 

  試射三連敗並不表明“圓錘”再也掄不起來 

  對“圓錘”來說,2006年是黑色的,因為它試射遭遇三連敗。9月7日莫斯科時間19時50分,北海水下,俄海軍北方艦隊“德米特裏•東斯科伊”號核潛艇試射一枚“圓錘”導彈,目標是遙遠的勘察加半島的庫拉試驗場。然而這枚“圓錘”剛沖出海面就失控了,接著鑽回海浪之中。第二次試射選在10月25日,試射平臺仍是“德米特裏•東斯科伊”號核潛艇。這回“圓錘”導彈本已沖出海面,而且點火升空了,但它沒有按預定的彈道軌跡飛行。核潛艇上的試射指揮中心幾次發出修改指令,可“圓錘”真成了木頭錘,硬是沒反應。試射指揮中心實在沒招了,不得不啟動導彈自毀程式。12月24日“德米特裏•東斯科伊”號核潛艇再次試射,但導彈發射後僅十幾秒鐘便失去控制,“像一截斷牆砸進海裏”。 

  “圓錘”試射連敗讓人心焦,也讓人警醒。在有人抱怨將“圓錘”研製任務交給索洛莫諾夫團隊是個嚴重錯誤的時候,索洛莫諾夫團隊在接受打擊後並沒有喪失信心。因為更多的人看到由潛射導彈專家研製的SS-N-23“輕舟”彈道導彈近年也遭遇過多次試射失敗。他們對“圓錘”的信心就來自試射也有成功。

  俄專家指出,導彈主發動機點火失靈和制導系統不完善等因素很可能是“圓錘”試射三連敗的主因。而潛射導彈外觀尺寸設計、主發動機、水下“冷發射”以及制導系統等技術難題向來是潛射導彈研製過程中的四大技術瓶頸,必須逐個攻克,實彈試射至少要進行10次,確保那些瓶頸問題徹底解決後才能投入裝備。 

  俄國防部已決定將“圓錘”導彈的試射次數增加到15次,這樣做無疑會將“圓錘”列裝“北風之神”新潛艇的時間後延,但對提升俄二次核打擊能力來說也許更有把握,更具戰略威懾力。(來源:中國國防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