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1%人願做工人 中國企業人才開發遇窘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8 11:31:16  


根據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願意做工人,這說明中國企業人才開發存在問題。(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根據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願意做工人;人才就業意向根據頻率高低依次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和競爭性企業等。

  新華社報道,“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官本位’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也說明我國企業人才開發存在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說。

  林澤炎7日在第二屆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大獎頒獎典禮與峰會上介紹,受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委托,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就企業人才開發現狀與相關政策,對全國近1萬家企業和6萬名人才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目前企業人才開發亟須關注兩大核心問題:一是人才開發“雙軌制”導致企業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二是企業人才開發“轉型”特征明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人才開發制度缺乏。

  所謂“雙軌制”,是指由於改革不到位和制度不健全,人才在政府、事業單位就業感覺風險小、有保障、有地位等,而在企業,尤其是在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性強的企業就業感覺風險大、缺乏保障和社會地位。

  人才開發的“轉型”特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人才配置從行政派遣向市場配置轉化,仍有40%的企業通過行政任命和人際關系配置人才﹔二是人才培育從知識觀念傳輸向旨在提高人才工作效率轉化,但企業“重使用,輕培養”的短視行為十分普遍﹔三是人才使用從“政府主導下的經驗管理”向“政策引導下的科學管理”轉化,當前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國有獨資企業人才使用仍主要是“行政化、官員化”﹔四是人才業績評價及激勵制度從“人際關系導向”向“能力導向和業績導向” 轉化,但大部分企業業績評價“人際關系導向”依然明顯。

  “發達國家,如美國80%的優秀人才集聚在企業,而我國隻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業。”林澤炎說。他介紹,我國每百人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在60人以上的12個行業全部集中在黨政機關、金融保險等第三產業﹔不到10人的19個行業則集中在採礦業和簡單制造業。

  林澤炎建議,基於提高企業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方面的需要,我國應積極實施企業人才優先開發戰略,實施集聚優秀人才投身企業的政策,規范企業人才開發中的政府、企業和市場關系等。

  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大獎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推出,從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大獎主要包括十佳企業、十佳人物獎和成果獎。在本屆大獎中,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其董事長袁懋振、公司論文《差異化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與實踐》分別獲得這三個獎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