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大公報:陳水扁壞事做盡 傷及“祖宗山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6 14:27:19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昨日丁亥清明,香港各個墳場皆人頭湧湧,市民帶備鮮花或香燭祭品拜祭先人,在內地還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包括陝西的黃陵祭黃帝、湖南株州祭炎帝,以及在山西省洪洞縣舉行的“大槐樹祭祖大典” 等,共同繪就了一幅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壯美圖景。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發社評稱,慎終思遠、尋根問祖,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特徵之一。西方人士這兩天也會過“復活節”,也會有家庭聚會,但復活節主要還是一個宗教節日;只有中華文化,才會有清明這樣一個全民族共同的祭祀節日,這一天,不論貧富、不問高低,都會放下一切事務,相約家人一起去到祖先的墳前拜祭一番。據內地通訊社估計,昨日出門祭祖掃墓的中國人在一億以上。

  當然,隨着社會、文化變遷,今人清明掃墓,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和古人已經大不一樣。

  社評說,市民清明“拜山”大致有兩重意義或作用:一是家人之間的聚會。人們生活忙碌緊張,有時連兄弟姐妹之間一年中也難得見上幾面,而“拜山”則是最“人齊”的一個日子,這裡的清明就起到一個聯繫家庭成員和凝聚親情的作用,各人在拜祭先人之餘,不免互道近況一番,同時也會勾起不少“集體回憶”。

  人們“拜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儆惡揚善”,一些“不肖兒孫”來到父母墳前,每每都會帶有“告罪”或希望悔改之意,彷彿父母在天之靈在監察着自己。當然,祈求先人保佑,更是所有市民掃墓時的共同心聲。

  社評表示,在香港,包括清明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殖民統治下還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