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中國和美國是朋友還是敵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5 14:39:26  


20年後,中國是美國的朋友還是敵人?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環球日報日前編譯美國《國家利益》雜志3─4月號的一篇文章,原題為“中國在行進”。文章說,20年后,中國是美國的朋友還是敵人?當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中國最新一代的領導人。不過,美國的反應也十分重要。錯誤行動會導致中國把矛頭對准我們。

  文章指出,美國必須採取一項兩手政策。首先,鼓勵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其次,防范中國的競爭性或侵略性行為。不制造使中國成為我們敵人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鑒於中國軍事領導人無法預測未來,他們將會為今后做最壞的打算。問題是,中國的努力在華盛頓看來或許正是它要防范的行為。美中兩個大國之間已開始了一場局部但實實在在的“武器競賽”。為因應台海突發事變,美國隨時准備協助台灣,而中國將不會放棄使用武力。對中國軍方來說,這意味著要擁有足夠力量威懾台灣。

  文章分析到,更復雜的是,中美均擁有推動軍事姿態的其他戰略目標。對中國而言,不論它與美國的關系如何,它都認為本國的軍力不夠強大。而且,中國在加強軍力時,考慮到了它與日本、俄羅斯和印度等鄰國的關系。因此,即便華盛頓與北京保持著最好的關系,中國仍將謀求與其全球野心相匹配的軍事力量。

  這足以令美國擔憂,我們應該怎麼辦?前國務卿沃倫·克裡斯托弗在描述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時喜歡說,一張紙巾都不要賣給伊朗。同樣,美國絕不要武裝中國,哪怕是一槍一彈。

  文章說,美國必須在軍力上廣泛投入,提升戰斗力,不可掉以輕心,這意味必須加強對中國軍隊的情報工作。華盛頓要深化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的關系,尋求與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和(或許)越南強化軍事伙伴關系。

  與此同時,美國必須繼續與中國開展軍事交流活動,這符合我們的利益。這種軍方對軍方的交流普遍被視為兩手戰略的接觸部分,因為它涉及到美中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解放軍,並且在“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框架下進行。軍方交流同時也是防范戰略的重要手段,因為一旦兩國在今后出現危機和競爭局面,彼此熟悉有助於避免誤判。

  最后,我們必須增加兩國間的軍事交流活動,為今后在兩國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內聯合行動做准備。

  此外,在與中國打交道過程中,美國應避免若干做法。首先,美國不應構筑旨在包圍中國的反華同盟。該設想中的同盟的大多數成員都與中國有重要的雙邊關系,包括經貿關系。這些國家有自己的兩手戰略,絕不會加入美國的“防范”戰略。

  其次,美國不應以北約第五條款集體防御的方式與台灣締結同盟。按該條款,美國要無條件為台提供防衛。

  再次,美國不應該試圖以反擊力或導彈防御,來使中國的核威懾力無效。這樣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這不能確保美國不受來自中國的核打擊,反而促使中國構筑更強大的核力量。

  最后,美國不應阻止中國獲得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尤其是不可通過非市場途徑。

  中國領導人似乎致力於使本國的軍事實力能與美國相匹敵。但他們也意識到,這需要數十年時間。與此同時,他們確立了足以抗衡美國行動的更可行的目標。對此,美國必須審慎應對,以免造成一場新的冷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