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伊拉克使館處高危地帶 曾突遭炮彈襲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3 16:18:46  


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孫必幹身邊有武警保護。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大使,我們的任務就是確保使館和外交人員的絕對安全。”——警衛小組組長管習雲

  當地時間3月29日下午1時許,一架從巴格達起飛的航班降落在約旦安曼阿麗婭王后國際機場。這架飛機上有8名特殊的乘客,他們是中國駐伊拉克使館第三批警衛小組成員。在結束長達400多天的保衛工作之後,他們終於踏上了一塊安全的土地,並將從這裏回到中國。

  離開巴格達神經依然緊繃

  當8名身穿橄欖綠軍服的武警,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進中國駐約旦使館禮堂大門時,迎候的全體外交官向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每位戰士警服的胸前和左臂上,都繡有一面鮮豔的國旗,五星紅旗下用阿文和英文繡上的“中國”格外醒目。

  周曉飛,22歲,是這支警衛小組裏的“神射手”。作為武警戰士代表的他在與駐約旦使館外交官座談時說:“這次在伊拉克執行任務,是我一生中最神聖的任務,我們在實戰中檢驗了自身的能力。”

  在巴格達的400多天裏,8名武警戰士時刻繃緊了神經。他們甚至在與前來迎接的外交官同車前往中國駐約旦大使館時,神經還來不及放鬆。周曉飛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來使館的路上,我隔著車窗觀看安曼的街景,突然看見停在路邊的一輛轎車冒出黑煙,我心裏就咯噔一下,手不自覺地摸武器。大概過了半分鐘,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在巴格達,那輛車大概是拋錨了。”

  每天都要遭遇槍戰爆炸

  2006年,伊拉克安全局勢極為嚴峻,首都巴格達更是成為各種暴力衝突的重災區。由於中國駐伊拉克使館的地理位置和外交活動的特殊性,保衛使館和外交官人身安全的難度加大,警衛小組的任務更加嚴峻。

  警衛小組組長、剛剛在巴格達度過40歲生日的管習雲中校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襲擊駐伊外國機構和綁架駐伊外交官,已經成為伊拉克武裝人員製造國際影響的最佳“籌碼”。在警衛小組執行任務的這400多天裏,發生了俄羅斯外交官被綁架殺害、伊拉克國際安全使節會議現場遭迫擊炮襲擊和聯合國秘書長遭迫擊炮襲擊等惡性事件。

  管習雲解釋說,中國駐伊使館所在的曼蘇爾飯店臨近綠區、海法大街、解放廣場等高危地帶,幾乎每天都發生槍戰和爆炸事件,經常有流彈擊中飯店的牆壁、有爆炸震碎飯店的窗戶玻璃。此外,外事活動的地點多為伊拉克高官的住所、政府駐地和綠區,這些地區也是武裝人員襲擊的重點目標。加上伊政府部門和首腦身邊人員成分複雜、身份不明、各為其主,很容易被捲入其中和遭到襲擊。

  成功化解多次險情

  在巴格達的400多個日夜,警衛小組成功處置和化解了數次重大險情:

  2006年3月3日,使館所在的曼蘇爾飯店後花園突遭炮彈襲擊,離飯店主樓約30米處發生爆炸,氣浪將使館所在樓層的兩塊玻璃震碎。當時商務參贊正在後花園散步,警衛人員迅速出動掩護參贊和所有人員安全撤回使館。

  5月8日,警衛小組隨中國外交官赴伊總統宴會返回途中,突遇前方發生汽車炸彈爆炸,街面一片混亂。警衛小組迅速判明情況,衝破警方防線和擁擠車道,及時改變行車路線,確保警衛物件安全返回使館。

  7月22日,警衛小組隨大使拜會伊電力部長,途經解放廣場一過街天橋時,突然橋上槍聲大作,警衛小組立即指揮司機停止前進,將車輛轉移至安全地帶,邊護衛大使邊觀察。後判明槍戰目標並非中國大使,在槍戰結束後再行前往目的地。

  2007年1月20日,警衛小組護送外交官從巴格達機場返回途中,遭遇美軍與武裝分子槍戰,且車輛完全暴露在射程之內。警衛小組組長指揮隊員利用國際通用軍事手語與美軍進行協調,獲許可後,加速沖過作戰路段,安全返回使館。(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