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正:誰當主席不重要 問題在喚起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2 14:18:17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退休外交官陸以正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指出台灣不分朝野,討論許多議題都錯失焦點。擾擾攘攘的結果,雖有跟著起鬨的群眾搖旗吶喊,實則白白浪費許多社會資源,卻因未抓住重點,無法喚起人民真心支持,不能達到原定訴求目的。

  文章說,執政黨濫用政治壓力,公報私仇,硬逼李濤下台,或高喊“正名”、“去蔣”,都是選舉花招,脫離主題;同樣地,“三三一”護蔣遊行上熱下冷,乃至施明德結束“自囚”,籌備二次倒扁,並未強調人民真正關心的核心問題,都難成氣候。 為什麼呢?李登輝早就說過:“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只可惜他自己不能身體力行而已。台灣老百姓要什麼?答案更簡單:他們要一個不貪汙腐敗的“總統”,要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要經濟復甦,要追上南韓、港、澳。儘管包括“2100全民開講”在內的各台政論節目,每天都提到這些希望,朝野仍似乎聽而未聞,視而不見。

  文章續指出,國民黨補選主席,吳伯雄與洪秀柱“君子”之爭,是件一新耳目,開創公開競爭的首例。四年前筆者就寫過文章,認為各黨都該放棄從上而下的“列寧式政黨”體制,讓黨部逐漸轉型為選舉機器,與世界其餘民主國家接軌。吳、洪二位不論誰出任國民黨主席,沒人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或她接手的是個積弊已深的中央黨部。等地方黨部主委改由該區黨員直選後,其發號施令的權威會比以前更加削弱,不可能重振二十年前或僅僅十年前的威風。王金平不屑競選黨主席,正因為他瞭解黨部的政治實力漸趨衰微之故。

  實施“內閣制”的英國,下議院各黨領袖都由黨員大會或黨意機構選出,執政黨的內閣或在野黨的影子內閣是唯一的領導機構,別無什麼“中央黨部”。在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雖各有常設的全國委員會,但只在大選前一年半載才動員起來,以辦理全國代表大會與勸募捐款為其主要任務,和台灣各黨的中央黨部相差甚遠。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是三年前曾競逐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失敗,曾任州長的狄恩(Gov. Howard Dean),少數人還記得他的姓名。但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一職,前天剛從Ken Mehlman換成Mel Martinez,兩人都名不見經傳。只知道後者是拉丁美洲移民後裔,佛羅里達州的參議員。除了佛州居民外,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不知道他是誰。

  文章最後說,回頭看星期六的遊行,平心而論,兩位“蔣總統”的威嚴,有其時代背景與歷史原因。馬英九說得對,蔣公光復、保衛及建設台灣的歷史,無人可以否認。他用“瑕不掩瑜,功大於過”八字形容,雖然太文謅謅了,古文根基欠佳的市井小民不易聽懂,對年輕一代仍頗有說服力。王金平在馬之前向群眾演說,火力全開,從人民財富縮水切入,也頗能抓住重點。印證前文,國民黨全體黨員第二次投票直選主席,民衆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媒體更無須多作無聊的揣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