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首波導彈攻擊後,殲十可輕鬆奪制空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1 14:55:13  


解放軍演練彈道導彈飽和攻擊。
殲-10戰機。(資料圖)
  解放軍空軍批量裝備殲-10戰機的消息受到臺灣軍方的高度關注,臺灣軍方對殲-10的過度反應不足為奇。因為在台海軍力對比中,臺灣過去一直自認在空中力量上占優,而近年來大陸空中力量的發展,讓臺灣方面感覺到制空優勢的喪失。

  臺灣媒體報道,殲-10成軍的消息引起臺灣方面重視,殲-10的戰鬥性能及軍事意義都受到比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更高的評價。

  分析認為,殲-10戰機的空戰性能不亞於美國生產的F-16與法國幻影-2000。

  報道稱,殲-10“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研發過程”,並一直被視為大陸軍事的“最高機密”,即使現在大陸“對殲-10部署的單位及數目,都沒有多做描述,外界只能從國外軍事專家的揣測中,概略得知”。

  報道還說:“大陸這款戰機,最早是源自於以色列‘幼獅’戰機的技術轉移,飛行速度可達2倍音速,具備多重攻擊能力,具有部分的隱形效果。而最受關切的部分,則是殲-10戰機起降距離短,外界預估,一旦大陸擁有航空母艦,它將是最適合的艦載戰機。”

  與台軍關係密切的臺灣《全球防衛》週刊對殲-10的報道則增添了不少刀光劍影的味道。報道不僅羅列了外界對殲-10作戰參數的種種猜測,而且還認為,隨著殲-10的量產,該機將與蘇-30、蘇-27配合,成為解放軍奪取台海空中優勢的“三大王牌”。

  文中還模擬了台海衝突中,解放軍首先“使用導彈發起攻擊”,將台軍的機場跑道、防空陣地、指揮控制中心等戰略目標“摧毀殆盡”,當臺灣軍方大部分遠端雷達、遠端高空導彈雷達車、指揮車都已被炸成“廢銅爛鐵”之後,解放軍首批突擊的戰機則開始從5000-16000米的高空進入臺灣上空。首批突擊戰機就主要由兩百架殲-10、殲-8、殲-7等組成。這些飛機在大約十至二十分鐘時間後就會到達距離臺灣機場五十公里處,而此時,臺灣戰機因機場被炸無法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內起飛,升空數量只有十至二十架。

  於是,解放軍飛機對臺灣軍方飛機“形成10比1甚至20比1的絕對數量優勢”,並從西、北、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第一輪空戰在解放軍飛機接近臺灣海岸線後的二至十分鐘內結束,兩百多架解放軍飛機“幾無損失”,至此,解放軍全面掌握制空權,而台軍則喪失對五公里以上空中目標雷達探測和導彈攻擊能力。

  分析指出,其實臺灣不只是對解放軍戰機的更新感到焦慮,每當解放軍有任何軍事演習或發表國防報告時,臺灣軍方無不認為是“重大安全問題”而大加渲染。大陸去年年底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也被輿論稱為“兩岸軍事危機”;這是臺灣當局試圖造成大陸視臺灣為敵的印象,把兩岸軍事風險的責任完全推到大陸一方。(來源:新文化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