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應面向群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31 10:23:36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宣布,慶祝特區成立十周年的活動將由四月起陸續展開,節目多達四百六十項,內容多采多姿。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發社評稱,這一宣布,令不少市民“驚覺”:香港回歸祖國,原來已經十年了,當日江澤民來港出席特區成立慶典、“末代港督”彭定康下旗西歸的場面似乎仍歷歷在目,一晃眼原來已經十年了。

  社評說,回歸十周年,當然值得大事慶祝。十年前的七月一日,香港結束了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管治,歷史也從此掀開“一國兩制”新一頁。儘管十年路上有過陰晴風雨,但十周年前夕的香港經濟繁榮、社會安定,還剛剛選出了第三屆特首,特區正以蓬勃、興旺的姿態準備邁進第二個十年。

  十年回歸,值得回味、總結的地方實在太多;但是,十歲生日,首先要做的還是切個生日蛋糕,好好慶祝一番,尤其是對普羅市民來說,總結歷史經驗是政府和專家學者的事,大眾最關心的是回歸十周年有什麼好節目可以參與慶祝。

  社評表示,昨日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宣布的四百六十項活動,貫徹以喜慶、歡樂為主題,盡情展現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城市的優勢以及活力、和諧的一面,活動形式包括有官式慶典、新基建項目、大型展覽及會議,還有各種文化、體育及社區活動。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強調全民共慶,呼籲市民積極參與。

  這個呼籲,很有必要。十周年慶祝活動辦得如何、成功與否,關鍵就是要看市民的參與。

  社評指出,事實是,特區成立十周年慶典,中央領導人蒞港、外國賓客來賀,還有各種冠蓋雲集的盛會,當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藉以彰顯香港在全國以至國際上的地位;但是,對小市民特別是年輕人來說,這些官式慶典,只是“旁觀者”、“睇熱鬧”而已,沒有直接參與,感受也不可能強烈。

  因此,特區政府在籌辦十周年慶祝活動中,能夠著重市民公眾的參與,取向值得讚賞。昨日透露的一些活動內容,如大熊貓命名比賽,群眾參與性應該是很高的;邀請外國足球勁旅來港作賽,如果能請到一些大球星如“細哨”、美斯或C朗拿度,球迷肯定大排長龍;還有一項名為“共慶回歸顯關懷”,專門為弱勢社群而設,不收門票還有車輛接送,更是十分有意義。

  社評又說,還有故宮博物館珍藏的晉唐宋元書畫展,可能是整個慶祝活動中文化層次最高的一項活動,據悉展品中包括宋代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如果屬實,則書畫愛好者絕不會錯過,此畫在內地也絕少展出。不過,報載有內地專家對借出此畫及其他一些珍品頗有保留。這種顧慮非無根據,香港氣候溫暖潮濕,對年久脆弱的絲絹作品尤其不宜,加上運輸途中的搬動,如果對作品的保存有任何不利,都應從詳再議,回歸慶祝固然重要,但切不可因此令國寶文物受損。

  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密鑼緊鼓,未來需要加強的是宣傳和溝通工作,務求能做到各階層市民共同參與、分享歡樂,而且通過慶祝活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繁榮安定的大好局面,大家在歡慶中都能有所得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