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國 中國成歐盟最大進口來源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7 10:16:10  


2006年12月22日拍攝的準備運往歐洲的中華轎車。當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000輛中華尊馳轎車運抵大連,通過大連港發往德國不來梅。此批轎車為華晨與德國HSO公司簽署的15.8萬輛中的首批,也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首次大批量出口歐洲。(新華社)
  中評社廣州3月27日電/在與歐美親密無間的貿易夥伴中,“後來者”中國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歐盟高官的訪華腳步因此日益頻繁。 

  3月23日,歐盟統計局在其網站發佈新一季度貿易數字,該報告同時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同樣增長強勁的,還包括歐盟對華的出口額,去年,這一數字增長到633億歐元,增幅為23%。 

  作為世界上兩個最為重要的經濟體,貿易無疑已經成為中歐關係最好的“發動機”。 

  據北京晨報報道,歐盟25個成員國去年從中國的進口額上升21%,達1915億歐元。相比之下,歐盟從美國的進口額上升8%,為1762億歐元。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前,歐元區從中國的進口額便已超過其從美國的進口額。 

  此外,在歐盟進口的“中國製造”中,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機電設備,而並非僅處於產業鏈低端的低附加值產品,這說明中國的出口商品正在沿著“價值曲線”快速上升。 

  對於這組數字,歐盟各國也許喜憂參半。 

  中國出口的繼續增長加劇了歐盟對本地工業製造業的擔憂。2006年,中國177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正集中在歐盟、美國和中國香港。但另一方面,中歐貿易關係的重要性不斷增強,這也解釋了為何面臨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威脅,經濟學家仍對歐洲經濟前景持樂觀看法。 

  然而,無論出於擔憂還是樂觀,歐盟決策者們顯然都不願放慢“親近”中國的步伐。 

  中歐近期已經啟動了新的框架協議《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的談判,以保證雙方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而記者昨日從歐盟委員會駐華代表團獲悉,本月底,歐洲委員會負責企業和產業政策的副主席京特•費爾霍伊根將訪華,與國務委員唐家璿等領導人就中歐關係和雙方在產業政策方面的合作進行會談;接踵而來的是負責社會信息和媒體的委員維維亞娜•雷丁,她也將與中國相關部委舉行會談,為框架協議的最終達成推波助瀾。 

  歐盟駐華代表團大使賽日•安博直言,歐盟對國際秩序最好的貢獻就是與中國的關係。而在經貿領域,如何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則顯得尤為緊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