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十四樓養石斑,澳公司的創意值得支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2 09:31:15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香港市民不久將可以吃到在十四樓“養”出來的游水老鼠斑。一家澳洲海產高科技公司昨日宣布在港設立人工環境養魚“廠”,專門生產無菌、無毒、無重金屬的高質素海產。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人工養殖海產在本港已非什麼新鮮事物,但由外資投資則尚屬首見;而更為罕見及有趣的是,這家海產公司不設在海邊,而是設在柴灣工廠大廈的十四樓高層,名副其實的全人工環境養殖,可說開創先河。

  室內養殖海產,當然首先必須解決海水來源的問題;澳洲公司發言人解釋,他們使用的是一套已經研究了十五年的新技術,名為“海洋再循環水產系統”,可確保水中不含水銀等重金屬或其他細菌病毒。

  社論認為,對這一家澳洲公司的來港設廠,從市民角度講,關鍵是養出來的石斑魚質量如何,肉質是否嫩滑,味道夠不夠鮮甜,否則,即使再安全無菌,也難以和真正的海魚相提並論,頂多用作西餐“芝士焗石斑”,清蒸就過不了關。須知道,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十分“嘴刁”,“禽流感”可以死人,尚且不肯接受冰鮮雞,何況食海鮮。因此,“袋鼠國”此番進軍香港海產市場,是否能夠成功,還有待驗證產品質量以及市場反應,目前而言未許太過樂觀。

  其次,澳洲公司強調安全保障,但水源仍來自本港水域,雖經過技術處理,安全程度仍使人存疑。本港近年已一再發生市民食海產中毒事件,說明本港水域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對此,養殖公司須確保水質安全。

  社論認為,但是,對澳洲海產高科技公司此次來港開設辦事處和養殖場,以及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為此作出的努力,還是應該予以肯定和歡迎。事件最難得之處在其“樓上養海鮮”的創意。事實是,用高科技淨化海水,在技術上未必是什麼高難度,本港漁農處、食環署以及幾家大學的相關學系相信都不難做到,但難就難在要將養殖場搬上高樓、設在室內,實行全人工環境,而且要使之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產業,這就的確需要考一點功夫和創意,此外還有運輸、儲存、銷售等配套問題需要解決。而事情使人想到,如果室內人工養殖海產在技術上確實可行,那本港業界和科研人員為何就沒有想到要先行一步、先拔頭籌呢?政府有關部門在這方面的支援又是否足夠?

  事實確如此家澳洲公司所言,香港擁有龐大的海產市場,港人吃石斑魚以至老鼠斑的數量全球第一,宴會筵席上沒有一條東星斑是算不上夠體面的,鄰近地區對海產的需求同樣龐大。而近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意識日漸提高,海產含有重金屬或過量使用化學劑,事件已引起極大關注。本港如能成功引入安全生產新技術,推廣“仿真度”較高的人工養殖,建成亞洲區內的高科技海產中心及石斑魚類出口基地,確是大有可為的。港人亦希望“袋鼠幫”眼光正確、技術到家,不妨給予支持,爭取共同發展,建成合作夥伴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