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構築戰略鐵三角 欲打造“亞洲版北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7 21:13:08  


  日澳安保合作有利於美國在導彈防禦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亞太聯盟體系 

  3月13日,正在日本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舉行會談後,正式簽署了日澳安全保障聯合宣言。這份聯合宣言是繼日美聯合宣言之後,日本與外國簽署的第二份帶有軍事聯盟性質的檔。據兩國媒體報導,該宣言的中心內容是:日澳兩國決定設置由外交、防務官員組成的“日澳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2+2)”。兩國將加強情報合作和聯合軍事演習。 

  實際上,日澳安保的實質內容遠遠大於上述公開報導,它在客觀上有利於美國在導彈防禦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亞太聯盟體系,形成“亞洲版北約”式的鐵三角,其戰略意義非同小可。 

  共撐太平洋反導盾牌 

  就目前日澳雙方的軍力來說,還不足以聯起手來形成橫亙太平洋的戰略力量。 

  日本要發展的反導力量主要是海上“宙斯盾”艦配備的“標準”-3導彈和陸上部署的“愛國者”-3導彈,前者用於攔截高空目標,後者用於低層點防禦。雖然有人估計配備“標準”-3的海軍全戰區反導系統最大攔截高度為500公里,最大攔截距離為1200公里,但這仍不足以對五六千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亞形成聯合防禦。澳大利亞要發展的海基反導系統與日本的系統在作戰性能上大同小異,因而同樣無法兼顧到日本。 

  那麼,日澳的軍事合作究竟有何目的?以下四個方面,是日澳軍事合作可能的發展方向:一是在面臨陸上導彈威脅時日本為澳大利亞扛起前沿防禦的重任,而在面臨海上潛艇發射戰略導彈威脅時,澳大利亞可以在太平洋腹地為日本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二是雙方共用導彈預警資訊,在美國的支援下在太平洋上空形成一個針對導彈威脅的偵察監視網;三是雙方採取海上聯合行動,共同攔截載有可疑物品的船隻,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四是雙方在東南亞重要的海上通道附近共同施加影響,確保各自的能源和海上運輸安全。 

  兩國背後站著“山姆大叔” 

  在看到日澳兩國在前臺忙碌的身影之時,人們不能不想到兩國背後的“山姆大叔”:在亞太地區,日澳所要積極發展的反導系統正是美國主導的,而且,反導系統運作所需的具體裝備與情報網也都要由美國來提供最大支持。可以看出,日澳加強軍事合作正是美國聯盟體系力量的進一步整合與加強。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就分別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締結了安全聯合保障與軍事條約,那時起日本與澳大利亞就是美國伸向太平洋的兩條臂膀。如今的日澳安保體制無疑是使一個鐵三角實現了閉合,使美國的聯盟體系更穩固,也讓此前就不絕於耳的“亞洲版北約”猜想再次浮現於人們眼前。(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