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濟日報:蘇貞昌不要再用美麗數字欺騙人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4 11:18:01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上任後大力推出的“大投資、大溫暖”計畫,目標訂為2009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自2005年的15,000多美元,提高到20,000美元,2015年達到30,000美元,當時即遭到各方質疑。但“行政院”並未理會,而且雷厲風行,派遣200多位官員到各地做政策說明,是為政策宣導,抑或拉選票,主導者應心裡有數。不過,經建會主任委員何美玥本周一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要2009年GDP達到20,000美元、2015年達到30,000美元目標,將很困難,必須非常努力。這是政府主管首長第一次承認“大投資、大溫暖”計畫目標,難以達成;值得重視。

  社評說,“大投資、大溫暖”計畫,要在十年內每人GDP從15,000美元提高到30,000元,增加一倍,是前行政院長張俊雄所提出的“8100,台灣Double”GDP倍增計畫的翻版;現在五年過去了,按該計畫,2006年每人GDP應達到18,620美元,可是實際只有15,640美元,相差幾達3,000美元之多。換言之,按照該計畫目標,五年每人GDP應提高5,520美元,實際只增加2,540美元,不到目標的一半。顯然“台灣Double”計畫,只是口號,毫無實質內容可言。

  而今蘇貞昌的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是秉持“繁榮、公義、永續”核心價值理念,以2015年每人GDP達到30,000美元為目標;屆時台灣無論經濟發展、社會公義、環境永續等層面,都將達到先進國家水準,與2005年的義大利、法國等先進國家相當。計畫目標雖響亮有號召力,但實質內容空虛,只是口號而已。其重點放在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以“大投資、大溫暖”為主軸,分由產業發展、金融市場、產業人力、公共建設及社會福利五大面向著手,全力衝刺。雖名為“大投資、大溫暖”計畫,但總投資未來三年究竟大到何種規模,隻字未提;大溫暖應是靠政府支援,但政府支出未來三年擴大到何種程度,也未估計,何來“大一大”可言。該計畫只有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5%為計畫目標,但如何達成,內需(民間消費與投資,政府消費與投資)、外需(進出口)對經濟成長究竟扮演何種角色,完全沒有設算或估計,好像5%的經濟成長率可從天上掉下來。

  社評表示,再以該三年衝刺計畫五大套案中最重要的產業發展具體計畫而言,服務業因其附加價值高占GDP的73%,而且是壓縮失業率在4%以下,創造就業機會的最重要部門,故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服務業涵蓋範圍極廣,其主管機構又分散在各部門,缺乏整體規劃,比較零散。不過服務業所訂勞動生產力目標,平均每年提高3.6%,但過去五年(2001-5)平均每年祇增加1.3%;尤其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更要自過去五年平均每年降低0.5%,未來每年要躍升6.1%,這樣大幅提升,依據何在?有無可行性?均令人質疑。

  更離譜的是,總體經濟成長率目標平均每年5%,GDP價格平減指數變動率每年上升2%,亦即按名目價格計算的GDP每年成長7.0%,按複利計十年增加96.7%,勉強算增加一倍。但在產業發展套案中的農業、製造業及服務業,名目GDP每年成長率目標分別是3.0%、5.7%及5.9%,綜合名目GDP每年成長率是5.8%,與總體名目GDP成長目標的7.0%,相差1.2個百分點,前後不一致;而且按每年5.8%成長,十年複利計,僅成長75.5%,相較總體目標倍增計畫少了四分之一。此不僅顯示該計畫在政府高層壓力下,各部會緊急動員在短時間內加班趕工拼湊而成,矛盾難免;而且計畫目標每人GDP 2009年的20,000美元與2015年的30,000美元,具體計畫本身根本無法達成,祇是用美麗的數字來欺騙台灣人。

  在產業發展的兩大旗艦計畫之一的“營造優良投資環境”,用作達成前述成長目標的重要政策措施,確能掌握當前投資環境惡化的根源,應予肯定。不過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最基本的是要政治社會的安定、政策的一貫性,以及在當前情況下,為各方所矚目的改善兩岸關係,解除對兩岸經貿的各項限制;但在該旗艦計畫中,卻隻字未提,僅在技術上或細節上著墨,是無法營造優良投資環境的。

  社評指出,雖然何美玥主委坦承計畫目標難以達成,將負責檢討修訂,但證諸過去數任院長所提出的偉大計畫,最終都淪為口號,而且未來一年由於“立委”選舉、“總統”大選,現在已鬧得滿城風雨,今後將會愈演愈烈,政治社會難以安定,而且政府施政空轉,根本沒有時間關照經濟民生,檢討修訂也是白忙,希望不要再弄些謊言來欺騙老百姓就好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