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核競賽局面已形成 威脅全球安全與穩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2 20:04:09  


  2006年是中東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近乎公開承認擁有核武;伊朗核發展步伐加速;埃及、土耳其以及海灣等國家突然紛紛高調宣佈核開發計劃。中東核競賽局面已經形成,這將對該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穩定發起嚴峻挑戰。

  四面開花 

  長期致力於中東無核化、宣導建立“中東無核區”和“中東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的阿拉伯國家突然集體高調宣佈要加入“核俱樂部”,這是2006年中東最為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 

  2006年3月,阿盟秘書長穆薩呼籲阿拉伯國家致力於“邁入核俱樂部”。9月,阿盟外長會議呼籲阿拉伯國家聯合採取行動,加大核技術研究、加強核能和平利用力度。同月,海灣合作委員會秘書長阿提亞呼籲阿拉伯國家合作,共同制定一個地區核能計劃。12月,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首腦會議決定將啟動研發和平利用核能的技術,並將著手制定聯合發展核能的計劃。 

  與此同步,地區各國也紛紛宣佈了各自的核研發計畫。核計劃已中斷多年的埃及、土耳其宣佈重新恢復核電開發。

  2006年9月,穆巴拉克總統提出埃及將重新啟動和平利用核能計劃,加大民用核專案的科研力度。10月,埃及外長宣佈將在10年內建成第一個核電站,裝機容量1000兆瓦,計劃投資約15億~20億美元,2015年完成。埃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戰略已基本制定完畢。

  2006年4月,土耳其宣佈將在黑海城市斯諾普建造第一個核電站。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稱將於2015年前修建三座核電站。2003年曾公開“棄核”的利比亞宣佈啟動民用核計劃。

  2006年3月和6月,利比亞分別和法國、英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協定。此外,它還與阿根廷公司簽訂了修復現有小型研究核反應爐合同,並合作興建一個新反應堆。

  突尼斯總統本•阿裏於2006年3月和11月兩次專門就能源問題主持召開內閣會議,決定研發核能。12月,突尼斯與法國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科技合作協議。

  2006年12月,由美國通用公司提供的摩洛哥首座2兆瓦研究型核反應爐正式開始運行。 

  截至目前,包括以色列和伊朗在內,已有或已宣佈核計劃的中東國家已達15國:以色列、伊朗、土耳其、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葉門以及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個成員國。此外,長期以來,以色列和美
國等西方一些機構還指責敘利亞也有一個秘密核計劃。 

  在威懾和壓力下 

  油氣資源富甲天下的中東國家掀起核開發熱潮,不能不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雖然這些國家絕大多數都宣稱是民用核技術開發,提出了諸如電力緊缺、海水淡化、環境保護、油氣資源最終要耗盡等理由,但還是不能消除外界的滿腹疑慮。實際上,其中因由確實遠不止它們對外宣稱的那麼簡單,背後都隱藏著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安全等考慮。 

  以色列是有核國家,這早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保有核武威懾,確保對阿拉伯國家的絕對軍事優勢,是以色列應對22個阿拉伯國家威脅的一張王牌,也是以色列國家安全概念的核心內容之一。長期以來,以色列堅持既不承認又不否認擁有核武器的“核模糊政策”,但如以色列安全專家自己所說的,長期以來“模糊”早已“清晰”,國際社會普遍視以色列為中東惟一擁有核武的國家,核彈頭數量至少有200枚以上。2006年12月,總理奧爾默特在德國接受採訪時一時“失言”,將以色列與美、英、法、俄等核大國相提並論,實際上默認了以色列核武庫的存在,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 

  伊朗作為一個已探明石油儲量世界第五、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二的能源大國,其大規模核能開發計劃一直遭到美國的質疑。其實,伊朗決定發展核,更多是出於安全考慮以及成為地區大國的抱負。美國不斷施加的“政權更迭”威脅,伊周邊國家(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大多擁有核武的壓力,則是最主要動因。

  尤其是9•11事件後伊朗戰略安全環境嚴重惡化,布什將伊朗列入“邪惡軸心”,相繼在伊朗周邊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又從東、西、北和南部海上四面包圍伊朗,並不斷發出動武威脅,伊朗危機意識更加強烈,擁核已成為伊朗應對美國威脅的最主要手段。 

  而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建立中東無核區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突然推出核計畫,最耐人尋味。尤其是沙特、埃及油氣資源非常豐富,而且也不像伊朗那樣面臨緊迫安全威脅,棄廉價石油不用而選擇造價不菲、自己無多少優勢的核能,難免引起外界的不解和疑慮。美國國務卿賴斯對盟友沙特的這一舉動表示了不解。

  實際上,促使這些國家突然做出核開發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當前日益惡化的中東地緣政治和戰略安全環境造成的,它們很大程度上是被動而為,是被傳統競爭對手以色列和伊朗裹挾而行的。除早已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外,近年來伊朗日益加快的核技術發展步伐,讓它們最為憂心。 

  在中東,阿拉伯人、猶太人、波斯人、土耳其人這四大民族,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前者中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教派,它們彼此間長期矛盾重重,相互競爭,甚至敵視。目前,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爭鬥已基本分出高下,而今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看來,擁核後的伊朗將再次打破地區傳統政治力量平衡,又一次危及它們的安全和利益。若美國及國際社會在伊核問題上依然束手無策的話,伊朗擁核遲早將成為現實。屆時,伊朗將大大改變中東及海灣的力量對比。

  在此情形下,作為中東大國的埃及、沙特和土耳其不能沒有反應,在壓力之下它們不得不加入“戰團”,發展自己的核計劃。一位土耳其將軍明確警告,“若伊朗擁有核武器,那麼土耳其也將不得不發展核武器”。阿聯酋的海灣研究中心主席強調,“海灣國家是想表明,如果伊朗核技術繼續的話,將迫使我們也成為具有核能力的國家”。沙特告誡美國:“要麼阻止伊朗,否則我們也要有(核)。” 

  核的夢魘 

  土耳其、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都有自己的小型核研究反應堆。但這些國家能否如其宣佈的那樣如期建成核電站,目前還是未知數。伊朗核危機正逐步加深,不排除美國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或軍事打擊的可能。屆時,伊朗核發展將面臨巨大風險。對於沙特等海灣國家,它們有的是錢,但在核研發方面基本還處於“相當初級”階段。相對而言,埃及和土耳其在核研發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最缺的是錢。 

  一個核中東的出現,將是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中東乃至全球所共同面對的一個嚴峻現實,將帶來一系列重大影響。中東無核化和建立“中東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的目標恐怕將成為泡影。

  沙特媒體稱,“本地區已經陷入核軍備競賽”。未來的中東可能將成為全球核開發國家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本已十分脆弱的中東安全環境將愈加險惡。中東舊的核遊戲規則已被打破,“相互確保摧毀”這一概念也應用到了中東。核因素的加入不僅為該地區增添了新的威脅,也使“本來就存在的爭執更加複雜、更加危險了”。

  2015年後的中東有可能出現埃及、阿爾及利亞、以色列、土耳其、沙特和伊朗等六個核大國,傳統的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將重組。

  從全球範圍來看,國際核不擴散體制再次面臨嚴峻考驗。中東核擴散已成為美國最大安全威脅和挑戰之一,美國在中東主導地位將受到挑戰。(來源:《世界知識》雜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