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發展地區性中小銀行 改善金融結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9 23:25:42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3月9日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大會上發言。他的發言題目是:《發展地區性中小銀行 改善金融結構》,以下是林委員的發言全文:

  最近召開的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放寬準入、降低門檻,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增加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援。這些新的政策措施將對改善我國金融結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金融結構指的是一個國家中股權直接融資和銀行間接融資,以及間接融資裏大銀行和小銀行融資的比重。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是動員資金、配置資金。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是否有效率決定於是否能夠把動員起來的資金配置到最有競爭力和社會回報最高部門裏的最有效率的使用者。我國雖然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增長,到200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不過2050美元。和發達國家比,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部門仍然是勞動力相對比較密集的製造業和國內服務業,以及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勞動力相對密集的區段。這些產業和區段中的企業絕大多數是資金需求規模相對小的中小企業。在2006年我國的2576萬家個體工商戶和494.7萬傢俬營企業中,絕大多數都屬於這類企業。另外,我國還有57%的人口在農村,絕大多數經營小規模的農場。

  目前我國的金融結構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在銀行中又以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為核心,運用的人民幣資金佔到整個金融體系人民幣資金運用總量的75%。這種過度集中的金融結構固然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點,但是,也產生了許多不良後果:首先,絕大多數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因為得不到金融支援,發展受到抑制,降低了資金配置的效率。例如,2006年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服務業的產值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9.5%,比中等發展程度國家平均53%的水準低了13.5個百分點。個體工商戶的數量則從2004年的3921.6萬家減少到去年的2576萬家。其次,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發展受限,增加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困難,二元經濟結構難於消除,使得我國城市化水準低於世界上其他同等發展程度國家的平均水準,而且,也增加了城市本身就業的困難。第三,絕大多數農戶得不到金融支援,只能靠自我積累,生產規模很難擴大,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第四,改革開放以後,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能夠從銀行和股市融到資金的都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這種融資結構使得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收入分配越來越不公平,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第五,大銀行的融資傾向於大項目,資金過度集中于少數幾家大銀行,容易出現在每一個階段投資項目過度集中于某些同類型的大項目的“潮涌現象”,增加了宏觀調控的困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