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快跑升值 銀行業損失巨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9 18:07:18  


  中評社廣州3月9日電/昨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7.74關口,以7.7386創匯改以來新高。這是進入200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第15次創出匯改以來新高,兩個多月的升值幅度已接近0.9%。而去年,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的幅度為3.349%。同時,人民幣兌港元的匯率也創了新高,100港元兌99元人民幣。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出現了加速的跡象。
  
  銀行業切膚之痛

  “看到‘新高’這兩個字都麻木了。”這是部分媒體對於人民幣兌美元、港元屢創新高的評價。自從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每一次創新高,都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相關人士認為,現在人們對升值已經習以為常了,不像剛開始那樣老把“升值”掛在口頭上。

  然而,即使人民幣升值不再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但有些行業卻一直在承受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切膚之痛”。“銀行業就是經受著匯率風險的一個典型行業。”有專家指出。

  據南方日報報道,早在去年末,三大國有商業銀行都表示過,人民幣升值對國有銀行的外匯收入是個挑戰。其中,去年上半年,中國第一大外匯銀行——中國銀行的匯兌損失高達35億元。中銀副行長朱民表示,持續增長的外匯敞口將給銀行帶來很大壓力;建行的半年報顯示,該行去年匯兌損失達24億元;而工行董事長姜建清也曾表示過,工行在海外募集到許多外匯,人民幣升值對銀行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銀行的許多業務活動都蘊含著風險,但像外匯交易這樣能夠使銀行迅速蒙受巨額損失的並不多見。”中國銀監會政策法規處處長張曉樸指出,上個世紀80年代,花旗、滙豐等國際銀行外匯敞口頭寸就只有一兩千萬美元,但這已經是一個令人非常驚訝的數字。

  投資銀行瑞銀曾經指出,在人民幣將繼續升值的預期和現實推動下,估計2006年和2007年中國銀行損失分別是43億元和30億元;另一家國際投行高盛則指出,人民幣每升值1%,中國銀行的盈利將隨之降低3.3%,淨利潤則將隨之減少0.6%。

  據悉,中行和建行都表示已通過購買外匯衍生金融工具規避了大部分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從而減低了可能發生的匯兌損失。

  “此外,人民幣升值對銀行業的影響還在於,相關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抵消升值帶來的進出口壓力並保持持續增長,這是銀行業績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業內人士診斷,這是因為匯率變動將不可避免地影響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效益,並間接地對銀行貸款產生潛在風險,而且這部分風險對銀行效益的影響目前無法進行量化分析。
  
  港元理財要當心盈利縮水

  人民幣“貴過”港元早已經成為事實。在內地,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區,很多居民手上都擁有不少港元。而面對港元的“價值縮水”,積極地對港元理財成了很多人的迫切需求。

  個人理財專家、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認為,為了規避港元貶值的匯率風險,居民可以選擇購買包括由銀行推出的掛鈎香港資本市場的相關港元理財產品。同時,也有專家指出,購買金融機構推出的各類港元理財產品時,應注意挑選較短期限的港元理財產品。如果人民幣在未來半年內升值速度陡然加快,那麼投資者獲得的那些港元投資收益,可能還抵不過兌人民幣的匯兌損失。

  有理財師也指出,雖然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略高,但如果長時期內人民幣保持升勢,將導致外匯相對貶值,從而影響其實際收益水平。長期理財產品增加了投資者的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據業內人士介紹,雖然外匯理財產品有多種期限類別,但3個月的短線操作受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毛丹平表示,為了確保手上港元保值,還可以投資B股市場、購買適當的QDII產品以及進行外匯買賣。她認為,如果居民手上的港元暫時沒有特別用途,也不打算進行理財保值的話,不妨將它換成人民幣,將來有用途時再換回來也可以。還有分析師指出,由於此番人民幣升值是相對于美元的,而港元又是緊盯美元走勢,因此持有港元的市民可以通過把美元兌換成歐元、日元等來避免匯率風險。

  中信銀行天津分行的師同鋒建議,持有外幣的普通投資者,可以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適當結匯。但出於流動性和理財收益的考慮,特別是對於經常出境旅遊、探親的人來說,也可以繼續持有一定比例的美元,但具體數額要根據個人習慣來確定。他認為,目前外匯理財的收益還是略高於人民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