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增長連續四年達10%給中國帶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5 16:39:48  


  中評社廣州3月5日電/“經濟增長連續四年達到或略高於10%……” 

  這是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時的一句話。 

  少有的經濟增長高位運行,引起世界的矚目。這給中國帶來了什麼,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據新華網報道,人大代表和會外專家們對此有著各自的見解。 

  為構建和諧社會夯實基礎 

  “經濟發展出現了歷史上難得的好局面,為構建和諧社會,化解社會矛盾打下了扎實基礎。”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過去四年經濟高增長、低通脹,而且非常平穩,使得政府財政持續增收,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統計顯示,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從2003年的13.6萬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0.9萬億元,政府財政收入從2.2萬億元增長到超過3.9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從8472元、2622元增長到11759元和3587元。 

  “很多問題的解決要建立在'有錢'的基礎上。”趙鵬代表指出,過去幾年間,國家為改善“三農”問題、建立基本社會保障網絡、發展教育事業,投入了巨額資金,而正是經濟增長帶來的財政增收,使得這些我們過去長期想做而一直沒有做到的,如今可以變成現實。 

  統計顯示,僅2006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了422億元。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等,每年可減輕農民負擔約1250億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分別增加了1162萬和1954萬。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提高了4個和2.3個百分點。 

  經濟高增長對社會穩定和低收入群體帶來了很多好處和實惠。在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帶動下,2006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184萬,創15年來最高,登記失業率出現了0.1個百分點的下降。隨著地方政府財力的增強,各地紛紛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 

  張立群研究員指出,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GDP還位居世界第100名之後,各項社會事業基礎非常薄弱,地區發展也不平衡,各種問題都要靠發展來解決。保持一個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必要的,但是要建立在質量提高、消耗減少的前提下,也就是中央提出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粗放增長使得資源環境問題更加尖銳 

  在為經濟高增長給百姓帶來更多實惠而歡欣鼓舞的同時,人大代表和專家們更多關心的是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種種不平衡問題。 

  “經濟高增長的背後,我最關心的是節能降耗問題。”秦池江代表指出,節能降耗不僅是某個方面的具體指標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結構的一種標誌,是事關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長遠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